情义无价 发表于 2015-7-17 13:26:13

甘肃张掖泥 塑

    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起初以手工捏制的小型动物、人物、器物等艺术品为主,其后便出现了模制和经过烧制的陶瓷艺术品。两汉以后,道佛两教渐盛,泥塑艺术随之进入道观、佛寺,成为泥塑艺术的主流,在技艺上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唐代以后直至民国时期,以塑造道、佛神像为代表的庙堂泥塑仍兴盛不衰,遍及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供民间陈设观赏和儿童把玩的小型泥塑,也延续至今,题材也愈来愈丰富多彩。

    泥塑所用原料,有红胶泥(黏土)、黄土、头发、纤维(麻刀、纸筋、麦草等)、麦衣屑、颜料等。先将红土、黄土、头发、纤维、麦衣屑按一定比例混杂后和成泥,揉搓均匀,堆在一起窝30分钟左右,即可捏制成型。经过修改打磨,阴干,再着色染绘,表面罩以清漆(或蛋清)。这种方法,多用于小型艺术品和玩具制作,如泥娃娃、牛、虎、鸡、狗等。

    大型泥塑(如神像、蟠龙等)有两种制作方法,其一可谓之为“堆塑法”。塑前先绘出造像图,按比例精确计算、标明各部位的尺寸,然后根据其尺寸大小和坐、站姿势在台座上钉上长度相当的木桩,木桩上捆扎谷草、麦秆、麻等易吸附泥巴的附着物,待其达到一定粗细后,即用麦草和成的粗泥从上而下塑成大型。干透后,再抹一层用麦衣屑、纸筋、麻刀等和成的细泥,稍干,即进一步精雕细刻出容貌、神态、衣着,涂四、五次骨胶、滑石粉和成的糊浆。打磨光滑后,取白矾、皮胶,掺水平涂一至两次,晾干即可着彩上色,彩绘成型,最后再用蛋清(现多改用清漆)罩面,一座光彩夺目的泥塑作品即告成功。

    第二种可谓“压模法”,一般分四个步骤:先把揉匀窝好的黏土雕捏成一个原型(叫“制子儿”),修磨阴干(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以增加其硬度),再把泥土分单片、或多片覆压在原型上,制作模子(即“翻模”)。把模子分片取下晾干后,将事先擀成片状的泥片压进去,成形后取出,将其一片片对接黏合在一起,压紧,并在胎体上留一个孔,在其底部粘一泥座,使之中空外严,通气透风,免得胎内空气膨胀造成破裂(即“脱胎”)。最后在胎体上涂底色,饰彩绘(“着色”)。彩绘着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这种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除手工捏造外,还需借助木搭子、修刀、钢丝、木拍子、转盘、圆规等一些专用工具来完成,用时也较长。

    手工泥塑具有收藏、观赏价值。每件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其艺术品味的高低,全在制作者本身艺术修养和制作技巧的造诣深浅上。我市较为著名的泥塑家有戴国华、焦思林、吴建国等。
http://php.plmh.cn/uploadfile/2014/0918/20140918092052952.jpg

http://php.plmh.cn/uploadfile/2014/0918/20140918092008890.jpg

http://php.plmh.cn/uploadfile/2014/0915/20140915031434657.jpg
http://php.plmh.cn/uploadfile/2014/0918/20140918091937522.jpg


中国甘肃在线 发表于 2015-7-17 20:58:30

{:6_557:}{:6_557:}

赵小春 发表于 2015-7-26 17:56:57

{:6_557:}{:6_55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张掖泥 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