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标题: 蒙恬子午修直道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    时间: 2015-8-8 17:18
标题: 蒙恬子午修直道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帝振长策御宇内,吞二周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四海一,六王毕”,战国乱局终结,天下黎民得享太平。秦的统一,实为开万世不朽之基,建千古未有之功。

    为巩固边防,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修建遍布全国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公元前二二○年(始皇二十七年)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公元前二一二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大将蒙恬又奉命修建了“直道”。

    秦直道南起云阳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北至九原(今内蒙包头市西北),“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史记·蒙恬列传》),是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

    直道中经庆阳市的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共250公里,其中宁县境内约60公里。《大清一统志》载:“子午岭上,直南直北,随地异名,岭上有秦直道。秦始皇自九原沿北道向云阳行兵运粮,当时名曰圣人条”。显见该道主要用于军事,这与前此所修的驰道作用有别。

    秦修筑直道与修筑长城一样,大量征发夫役。《汉书》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工程之浩大由此可见。北地郡、上郡的百姓大量服徭役,蒙恬也亲率30万大军参加修筑,耗费五年时间,于公元前207年竣工。至今,在宁县境内的五里墩、芦邑庄、吊庄、鲁堡、南桂花园、北桂花园、兴隆山、七里店等处,直道遗迹依稀可见。

    秦直道修通后,在历史上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秦长城“丁”字交叉,互为依托,构成了强大的军事防御体系,有力地抵御了匈奴贵族对关中的侵扰,同时加强了北地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该道不仅在秦汉时期战略地位显赫,而且在此后历代军事上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秦始皇曾数次巡游过北地郡,主要是因此地位于北方军事重地河套平原与统治中心关中的结合部上,更兼该地为驰道与直道的中转站,位置十分重要。在灭齐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就驱车巡视北方,帝车隆隆,千里长途扬起了滚滚尘烟。《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这次出巡在义渠戎国新被征服后不久,有宣示威仪,巩固统一之目的。又据《元和郡县图志》:“襄乐县……秦故道,在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始皇三十年,向九原抵云阳,即此道也。”可见,秦皇出巡往返,往往借重北地便利的交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中病死于沙丘平台,棺载凉车中,遂“从直道至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安葬在郦山。

    始皇临死前,曾书诏长子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诏书未发而身死沙丘,丞相李斯、中东府会赵高矫诏立胡亥,又矫诏赐扶苏、蒙恬死。使者快马抵达上郡、北地郡时,扶苏、蒙恬正督军修造直道。“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疑有诈,“请复请”。“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遂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今正宁县永正乡)。扶苏死后,军民同悲,葬其于北地义渠(墓冢在今宁县新宁镇巩吕村)。





欢迎光临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http://bbs.cngansu.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