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标题:
秦腔艺术在平凉(转帖平凉在线)
[打印本页]
作者:
亭中书
时间:
2014-12-29 08:11
标题:
秦腔艺术在平凉(转帖平凉在线)
秦腔又称乱弹,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的民间歌舞,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恍恍子”(因其击打时发出“恍恍”的声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腔应该源于陕西,但从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典牌,故知其源于甘肃,因为甘肃古称西秦,又名之西秦腔。
有“陇东旱码头”之称的西北重镇
平凉
,基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已在秦之风的熏染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世世代代的平凉人在蹉跎的岁月中用“吼”秦腔表达着自己丰富的情感,他们用苦音表达着自己的哀怨、激昂、悲愤和思念,用欢音表达着喜悦、爽朗、有力和豪迈,秦腔与其血脉相融,不可分割,秦腔使平凉人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
平凉的秦腔艺术在民国已有很大的发展。据资料记载,民国时期平凉已有戏剧院三处。分别是:平乐社(秦腔)原系杨子恒创立,后由商会负责;新道剧团(牛寺巷马王庙内);河志剧社(由河南流入平凉)。剧种有秦腔、京剧、眉户戏。画面上的剧照均为民国时期秦腔剧照。第一副照片是悬挂着“明镜高悬”四个字的衙门内,一个戴着圆翅纱帽的白鼻子昏官正在刑讯逼供。公案前跪一妇人,被两个衙役用拶子狠命拉扯,公案后的昏官正在手指妇人大声呵斥。第二副照片是传统剧目《卷席筒》的剧照,一妇人蓬头垢面,抱着一卷草席,在荒野上踉跄向前,神情悲壮而绝望。
如今,秦腔在平凉仍然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农村,各乡镇每年都要举行物资交流大会,半个月的秦腔大戏是必不可少的。每逢庙会,搭一个草台,唱几台神戏,是老百姓祈求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盈的必要仪程。更有些手头宽裕者,叫戏班子为自家老人祝寿贺材,向外界展示着他们的孝道和富足。
城里的平凉人于秦腔可谓近水楼台,且不说店面开张、楼盘上市、旅游宣传、茶座助兴、抬埋老人少不了几天的秦腔表演,单是那些由秦腔爱好者组成的秦腔自乐班子的免费表演,就足以让人过足了秦腔瘾。而陕甘秦腔名人的专场献技更让一些秦腔的专业粉丝回味无穷、如痴如醉。秦腔,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回报着热爱它的平凉人,为他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见证着老百姓的幸福安逸。
作者:
陇上浪子
时间:
2014-12-29 09:41
作者:
亭中书
时间:
2014-12-29 09:44
陇上浪子 发表于 2014-12-29 09:41
作者:
赵小春
时间:
2014-12-29 11:14
欢迎光临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http://bbs.cngansu.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