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标题: 古城随想 [打印本页]

作者: 您已成功    时间: 2015-10-25 12:56
标题: 古城随想
古城随想  
在西安这座古城已经呆了多年了,而真正理解古城,却是在这个暑假读了《铁火西北》之后。这部以讲述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的兴衰史为主要内容的书,用平淡而凄婉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古城曾经的苦难,同时也看到了她的坚强。   

  提到古城,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十三朝故都,但这只是一种再表浅和简单不过了的概括。   

  古城有自己的风格,历史为她深深的打上了文明的烙印。昔日辉煌至极的她,今天时代巨变的潮流中,似乎有点沉闷,但仍不失威严。   

  多朝故都,是她最大的特征。地处三秦大地的她,见证了昔日盛极一时的大秦王朝,也目睹了曾经东征西战的李唐帝国。沧海桑田里她送走了一代代帝王,也送走了一个个时代。时至近代,双十二事变是她最大的辉煌,可谓挽狂难于即倒,撑大厦于断梁。   

  但历史也为古城留下太多的遗憾。“血溅巴山神驰五岳功在国家垂青史,毕生忠烈情系三秦子孙图强慰生灵”,黎明的曙光里,古城没能改变她的英雄栖身戴公祠的宿命,却只让岁月留下这幅气贯长虹的挽联;“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有如此气概,曾为东北三省之主,古城的另一位英雄也只能在孤岛上困度余生,叶落他乡。   

  风云起落,人生沉浮,历史沧桑。   

  文明的变迁中,古城同样有泪。   

  近代史上古城最大的痛,该是那八个月的白骨记忆吧。近代的中国,军兴党锢,兵始政争,外辱与内患交织,匪变与革命叠映,铁蹄激溅,炮火轰鸣,兵匪啸聚,哀鸿遍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古城同样不可避免的蒙受着骇人听闻的灾难。1926年春,发财的欲望使土匪官兵们犯下了惨绝人寰的罪行。4月18日兵临长安城下,11月27日解围,长安围城历时221天,城开之日,尸骨遍地,家家有饿孚,户户闻哭声。1927年公祭死难公民,万人冢下,是7000具无主的白骨,40000名饿死的冤魂。寒风料峭,冷雨凄凄。漫长的历史血河中,古城的被困之痛也是那殷红浪花中的一朵。   

  今天当一幕幕阴霾散去,古城将古与今和谐融合。她的身后是过去,一处处幸存的古迹诉说着历史的记忆,或豪迈流利,或凄凉哀婉;她的脚下是现在,一座座高耸的大厦,显示着她走出灾难后的辉煌,或慷慨激昂,或虚怀若谷。走过大起大落,古城以异常平静的目光审视着一切。   

  古城是历史的缩影,文明的烙印。她用处处古迹向人们诉说的是文明发展的艰辛与代价,于冲突中演绎着一个个变迁。“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诗人一定会这样形容古城今天的平静。然而寻常与平静的背后,却是历史与文明的记忆!   

  岁月的大潮中,轰轰烈烈的变革中,古城见证着历史的兴衰成败,也目睹了个人的得失荣辱;习惯了那遍地辉煌,也收容着那堆堆白骨!论英雄不计成败,数可鉴兴衰。千秋万代,成败,只留于后人说。   

  古城如沧海,于波涛澎湃中历尽桑田之变,凄美壮阔,浩瀚如故!   

  2005.8.29





欢迎光临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http://bbs.cngansu.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