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标题:
百姓的胸怀
[打印本页]
作者:
骑白马的
时间:
2015-10-30 22:07
标题:
百姓的胸怀
百姓的胸怀
闲读《史记》被王侯将相、时代精英的丰彩所吸引。其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气慨和手段,令人叹为观止。其治国牧民,文韬武略令人五体投地。而哲思雄辩,百家争鸣,更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读来读去,尽是些英雄豪杰,伟人大哲的事由,平民百姓的事儿少之又少。致多是司马迁为刺客立传,不使其行侠仗义的传承湮灭。盐铁货值,更在其次,也可能是重农抑商的缘故,多记物产少记人物。
仔细想来,即如侠客商贾,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编户黎庶、底层百姓呀。
而真正的创造了历史价值的偏偏都是百姓。兵、民、工匠,是他们铸造了历代辉煌。史书上最多的记载是:某次战役虏兵卒三千,某次战役斩首数万,甚者,秦赵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余万”至于纵兵大掠,奸淫屠城,仅仅只有四个字:“百姓苦之”。
百姓们向来就是虫矢蝼蚁。烟薰火灼,逆来顺受。每逢兴亡更替,唯死一途。
你说这百姓心甘情愿,就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应该是有。只不过没有记载而已。而百姓的看法,想法,看似简单朴素,却也货真价实,颠扑不破。
咱从某些大人物的传记里,附带提到的只言片语,可见一斑:
晁错要削藩,他父亲听说后,专门从几百里老家乡下赶到京城问他:“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临死前说:“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吴起作为将军,与兵士同甘共苦,最下层的士兵长疮了,他亲自屈身用嘴为士兵吸毒。士兵的母亲听说了,哭起来。别人劝她:你儿子不过是个士兵,“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韩信当初混到没饭吃,在城边上遇见与人洗衣为生的漂母,一连管他几十天饭。韩信临走对漂母说:“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伍子胥过昭关,差点被逮住。逃到江边,后有追兵。渔父渡他过江脱险。伍子胥无以为报,解下配剑说:“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王圭,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晁错的父亲,士兵的母亲,漂母,渔父这些人基本都是最下层的平头百姓。可是这些百姓的行为言辞,无不熠熠生辉,令人回肠荡气。
晁父、兵母的说法,算是看透了世道人心,所谓忠也好孝也罢,都只是成就了别人而葬送了自己。等到晁错被腰斩于市,证明了他父亲是何等有先见之明,而那被吮疮疽的士兵,也必是竭尽全力,战死沙场。当然,其父其母,他们是从自我保护的立场来看待问题。看透了也没有阻拦。
渔父漂母,人格更是伟大。我所给予你的,不图什么报答。漂母的怒斥,渔父的解释,代表着平凡百姓的心态和胸怀。
虽说是百姓见解难登大雅之堂,但老百姓的想法直来直去,没有什么弯弯绕儿,也没有冠冕堂皇的表面粉饰。正所谓信言不美,一针见血。
从古到今,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其实,千辛万苦之余,也不知成就了谁。正如唱一出大戏,百姓不光是群众演员和看客,而应该是表演者坚实的舞台。
在这舞台上,所演绎的兴亡更替和恩怨仇杀,或多或少在百姓的土壤里得到某些传承。犹如一株强劲的霸王花,从生成到盛开需用鲜血浇灌,盛开时风光无限,凋零时黯然消魂。而结局免不了仍旧是归化在土壤里。种子也深埋在内,等待着下一个生成和轮回。
几千年的历史进程,百姓始终以仁厚的胸怀承载着血风腥雨的创伤,等这创伤结痂了,平复了,接下来即是歌舞升平。
你道这歌舞从何而来,偏激的看法,是从那儿得来的传承……
欢迎光临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http://bbs.cngansu.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