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标题:
信仰的代价
[打印本页]
作者:
慢慢变淡
时间:
2015-12-16 02:58
标题:
信仰的代价
《西伯利亚理发师》这电影拍摄于2009年,享誉很高,当时获得机会在克里姆林宫播放。故事讲的是爱情、军人、政治,当然还有信仰。
一个艺术天分很高的士兵,遇到乐盲长官真有点无奈。长官颐指气使,小安德烈犯了驴脾气,倔强到底,于是冲突不可避免。从小安德烈的“傻气”,不愿改变对莫扎特的看法而受到长官惩罚,可以看出有其父必有其子,由此以倒叙手法引出一段爱情故事。
士官生安德烈(即老安德烈)与美国姑娘珍列车上邂逅,暗结情愫,当时是单纯迷恋。为了捍卫珍的名誉,他与同伴决斗,差点酿成大祸,并被军校开除。当所爱的人——珍被他的上司“夺走”,他怒不可遏,借话剧表演之机,以琴弓打了情敌,从而惹下更烦。当局指控他“谋杀沙皇”而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从此由优秀的准军官降为阶下囚,人生逆转,度日艰难。终于有一天,珍有机会前往西伯利亚探望这个对自己一往情深的安烈,可是时过境迁,人事代谢,一切都变了模样。安德烈不再是那个莽撞小伙,而成了依靠土地劳作为生的农夫。十年匆匆而过,往日不可能再现。他没有和珍见面,而是躲了起来,望着远去的背影,一任泪水流淌。
从这个并不复杂的剧情中,我领悟到的是对信仰的坚持。安德烈父子在世俗眼中的确很傻,为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而受重罚,真的不值得。但是有信仰的人灵魂是高尚的,因为他们至少还有自己简单的坚持,并不为之后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
整体而言,故事诙谐幽默,难得能看到俄罗斯电影演绎得如此欢快,这比战争题材的看着轻松多了。这是从片名来看,容易产生误导,因为这和理发师没有任何联系,这是一种伐木机械被命名为“西伯利亚理发师”,并且珍也不算什么冰清玉洁的姑娘,她不过是怀有某种目的为达成政治交易的交际花而已。因此,安德烈一厢情愿,飞蛾扑火般迷恋这样的人,到底是不是值得?真的值得思考。为人处世,是一根筋坚持到底,还是学会灵活变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
《芙蓉镇》中的秦书田,为了生存,遭遇坎坷,甚至还劝别人“活下去,活下去,像牲口一样也要活下去”。人都会遇到路窄的时候,能够顺势而为,活了下来,前方不可能永远漆黑。而在《温故1942》中拴柱面对威胁,不退让一步,继续向鬼子索要他的物品,结果被日本军刀刺穿喉咙,凄惨死去。与这个画面对比的是另一个中国人老马,也是在军刀威胁下,吞下刀上挑着的食物,他活了下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选择,古有文天祥杀身成仁,流芳千古,今有夏明翰烈士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苟且偷生,忍辱负重”也是一种选择,古有韩信受胯下之辱,司马迁虐受腐刑,今有历经磨难,生命得以保全的英雄人物。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一旦逝去,所有理想和抱负也就随着灰飞烟灭。再者,“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谆谆教诲,朴实而发人深省,让人在逆境之中等待希望,等待光明。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想在不同的处境下,不同人的心中做出的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作为教育的需要,我们推崇的是有价值的牺牲精神,惟其如此,人类社会才能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超越自我。
欢迎光临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http://bbs.cngansu.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