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公园 文/图 严森林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这是酒仙李白一首古体诗中的四句。今天酒泉市的百姓们爱不释手,索性将这首诗镌刻在城东的酒泉公园里让中外游人吟咏个够。诗句被刻在像古酒樽一样青灰色的巨石之上,石雕矗立,厚实拙朴,稳稳当当,高高的黑色梯形底座下便是鲜花与溪流。这一标志性的造型极富感染力,让人愈加想走过这宽宽的盈溢着浓厚文化意味的甬道,直抵名扬四海的这眼“酒泉”;欲看此泉,先咏此诗。既然天、地、人都爱酒,那当然要在古酒泉旁品味一番了。
唐代李白在写这首诗之前,就知晓天下有酒泉的,即在酒泉郡。酒泉郡系汉武帝在河西地区最早设置的城镇行政体,一说即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所建。而在十年前,即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就开始率军抗击匈奴入侵,几番烈战终归收复河西地区,又因那段霍去病“御酒悬泉军民庆功”的美好传说,人们就将当地初名的“金泉”索性改作“酒泉”,这一下便使这眼古泉水甘醇远溢,文脉长流,名播千秋。
要看酒泉胜迹,再认眼前这幅门额及其楹联,二者均为墨底金字,甚为古奥。因字是古籀文,书写得又极为奇拙,往往让人辨定不全,待询问了酒泉人吴强师,方大为释惑。原来,从宽宽的甬道通往酒泉泉眼处,须经“八”字摆开的蝴蝶厅正中这个圆门,抬头见字,不能不让游客又一次感触到酒泉文墨清韵的荡入心怀:五字门额为“饮之令人寿”——饮此泉水能“寿”!上联是“甘或如礼淡或如水”,下联是“有则学佛无则学仙”,个中意味何其绵长,真令人品咂不尽。而在圆门背后的墙上又有题词曰:
“酒泉酒美泉香,雪山雪白山苍,多少名王名将,几番回响,白头醉卧沙场”,“右任越调天净沙酒泉道中”,名人的题写得又是何等豪迈!
这些酣畅淋漓的诗文将酒泉胜迹的历史蕴含尽情凸现在美境中,尚未见到泉池,愈加使“酒泉”神奥赫然。再向北走去十几步,便是彩漆斑驳的四角亭,亭内立有酒泉公园的“镇园之宝”——“西汉酒泉胜迹”古石碑,系“圣清宣统辛亥三月”“安肃兵备使者廷栋立”。字迹虽有损陷,但酒泉的苍桑却在这碑刻上尽显其辉。而此碑亭的横额及楹联更为绝妙:二字额“可酌”;右为“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左为“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圣人”指孔孟,还是诗圣李白,当地人首肯“均可称之”,而其书写遒劲洒脱,意欲高古清亮,更可令人酌品到这一令人神往的胜迹景象之蕴义。
过了碑亭,眼前便是绿色映衬的开阔的“酒泉广场”,平整的广场南边即酒泉。1968年,来酒泉县下乡插队的我,铺盖卷就放在这公园门口的街道旁,借等车的机会快步溜进公园看了一眼“酒泉”,那时候碑没碑亭,泉不大,呈八卦状。如今,这酒泉开成长方形,宽约4米,长近7米,里面泉水尤为清冽,水底铺满五彩石子,还有些许硬币,正中间泉眼里往外翻涌着泉水和气泡,这就是醉翁所言的“酒泉”,“可酌”,“饮之令人寿”。
泉眼盈溢的北侧围栏处有出水口,接几条长长并行的水道,穿过约60米宽的广场,直至北边“霍去病军民同庆”石雕群像,之后,这泉水又暗自流向远处满是荷叶、芦苇的荡荡泉湖。霍去病主雕像坐北朝南,与酒泉呼应,高约9米,通体呈褚红色,雄伟壮实,气吞万里,像前是一扇形泉池,水流潺潺;霍去病足踩大地,头戴“太子冠”饰,身裹麟麟铠甲,左手握剑柄,右手擎大碗,目光远眺,眉宇间英气浩荡;旁边围着众将士,提起御坛倒酒的、举着旌旗呼喊的、掬碗豪饮的、凝神望泉的,还有满面笑容的村女,引颈饮水的马匹。这组主雕塑身后便是呈半拱形长长的副雕塑群:大漠、沙碛、战旗、车轮、马队、枪戈、有楞有角的古代边塞将士人头肖像……
吴强师告诉我,这座宏大的霍去病雕塑群是在2004年竣工的,请来河北的高手创造的,虽然是现代的产物,没有南边那块古碑的历史价值高,“但是表达了我们酒泉人的心声”。
而在我看来,酒泉市这座石雕塑群像是甘肃乃至全国对霍去病这个古代传奇的军事家形象最为精准的描写与呈现,是最为成功的当代专题人物石雕杰作之一。游人站在这里,由不得有一种弘大的艺术冲击力扑面而来。两千多年前的少年英雄霍去病与眼前的酒泉环境氛围呼应在一起,便可凝聚出泱泱主流文化的历史张力。霍去病19岁就“破万骑,出陇西”,远征河西,旗开得胜,有说“酒泉郡”即在同年置设。这对河西地区的开发,对促进民族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无疑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须知,汉置河西四郡,前后长达50余年,其艰难曲折尽在其中。而远路送来的几坛御酒,哪够将士们庆功之用啊,于是一声令下,御酒倒入泉中,官兵军民同饮。就这一情节的定格,足见霍去病何等坦荡贤达,而其六战六胜的稀世壮举,“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豪言,以及英年仙逝的谜云,把霍去病人物形象昂然地突显出来。这就是酒泉胜迹不朽之血脉、之灵魂、之根基。
泉有灵性,秀色可餐。我想,原本平常一眼泉水,一但与富有传奇的人文精神高度融合为一体,方可历古今而久远。这就是“饮之令人寿”的“酒泉”!
欢迎光临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http://bbs.cngansu.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