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标题: 陇上藏珍:甘肃出土的精美绝伦金银器 [打印本页]

作者: 请叫我女神    时间: 2015-7-25 18:15
标题: 陇上藏珍:甘肃出土的精美绝伦金银器
 甘肃出土的魏晋时期的金银器,分为装饰品和印章两类。装饰品有银簪、梳子;印章以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西和县的金印为代表,计有“魏归义氐侯印”、“晋归义羌侯印”、“晋归义氐王印”,均高2.5厘米,边长2.3厘米左右。印文阳刻小篆。这类金印均是曹魏或西晋中央政府颁赐给氐、羌少数民族部落酋长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铸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器型多样,主要是吸收了西方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类型。1983年,西安何家村发现了一窖藏,其中金银器270件,从用途上看有食器、饮器、药具、盥洗器、装饰器及货币等。尤其是一件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显得特别珍贵。这批金银器以钣金、浇铸为主,普遍使用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工艺;纹饰既有中国传统的龙、龟、朱雀、卷云等,又有西方引进的葡萄纹等。甘肃出土的金银器多与当时“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关。天水、临夏、武威、张掖等地出土的萨珊朝银币,正面铸萨珊朝国王像,背面为袄教祭祀图案。1979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发现的唐墓中出土了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银匝,口径16厘米,底径10厘米,底部阴刻“傅”字。其中的单錾带盖银绿松石金罐,为甘肃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金罐通高17.5厘米,口径6.5厘米,腹围32.5厘米,重709克;圆腹平底,折肩,直颈,侈口;圆拱形盖顶有一酒杯形钮,上饰抛物花纹;腹颈处有一錾,錾上为平面形牌饰,上面一绿松石。经笔者研究,该罐与原苏联阿尔泰地区拜归化二号墓出土的金罐造型、工艺基本相同,时代为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为武则天时期回纥、契蕊、思结、浑部迁徙甘州、凉州时从漠北携带来的文物,是典型的突厥式遗物。这种器物目前全国仅此一件,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河西走廊西部历史上是产金区。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肃州洞庭山、金山皆出金。”另外祁连山北麓也出产黄金。据敦煌文书中有关金银器制作和流通的资料记载: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沙州净土寺购买黄金,用以镀法器和供养像。当时黄金价格一般为每钱3-4.6石麦。另外还有每钱金水的价格为麦0.5——0.857石不等。敦煌银器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白银制成的器皿,有碗、盏、盘、钗、枕、锄、角、珠子等,其中以银碗、银盘最为常见;另一类是镶金银器,在白银器皿上嵌有黄金装饰图案,常见于敦煌文书记载的有金花银盏、金花银盘、金花银瓶等。
  武威吐谷浑慕容家族墓中出土有银簪等装饰物。在头、手、臂等部位佩戴金银饰品的习俗。
  漳县元代汪世显家族墓、兰州明代彭泽夫妇墓、兰州白衣寺塔等地,都出土有类似的器物。兰州兰工坪戴廷仁夫妇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冥币,直径2.5厘米,重2.5克,用金箔片压成凸字“长命富贵”,含在女主人口中,像这样的金冥币,在全国其他墓中并不多见。另外该墓中还出土有鎏金金花7件,呈桃形,尾部有圆环,为女性装饰品。
  清代的金银器,以“博”、“精”而著称,充分体现了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鎏金错银马鞍,据说是乾隆皇帝的用品。马鞍运用了抛光、雕、凿等加工工艺,显得富丽堂皇,豪气十足。另甘博还收藏一件左旋法螺,也是金银器中的精品。通常法螺均为右螺,而此件法螺为左旋且包了一层银,因此格外珍贵。

作者: 赵小春    时间: 2015-7-26 16:33





欢迎光临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http://bbs.cngansu.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