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标题: 保安腰刀:荒草滩上的文明 [打印本页]

作者: 请叫我女神    时间: 2015-7-17 14:06
标题: 保安腰刀:荒草滩上的文明
本帖最后由 请叫我女神 于 2015-7-17 14:11 编辑

纯手工打制的保安腰刀,具有典雅精美、经久耐用等诸多特点


  腰刀抛光。传统的保安腰刀制作工序多达80道,最少也有40多道。

  虽有机器,但要求更高更柔韧的腰刀经常要手工打制。

      对于生活在西北荒草滩上的保安族人,腰刀与花儿—样重要“什样锦的把子的钢刀子,银子(啦)包下的刀鞘;青铜打下的尕镊子,带上是格外的样子。”这首花儿歌唱了保安族的腰刀。富有诗意,婉转悠扬的花儿是保安人生活的写照,也是保安人情感的表达。,是保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保安族,因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保安腰刀承载着保安族人发展的历史文化,保安腰刀传承了勤劳勇敢的保安族人世世代代生产生活的优秀品质。

年过花甲的马维雄老人展示他打制的保安腰刀。

       在西北名镇———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一家面积不大的临街腰刀店里,60多岁的保安族老人马维雄正在埋头雕琢着一把腰刀。生于积石山县,长于积石山脚下的马维雄老人只有小学文化,但在保安腰刀打造方面却有高超的技艺,他是全国仅有的两名国家级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传承人之一。
  马维雄说起保安腰刀的发展历史如数家珍,讲起保安腰刀的锻制技艺更是滔滔不绝……
  保安人打制腰刀的历史由来已久。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横扫欧亚大陆时,在中亚诸国俘虏了大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哈剌鲁、康里、阿尔浑、撒尔塔等各类色目人,这些人被组建成“探马赤军”,其中不乏能工巧匠。1227年,成吉思汗东征时,把部分来自中亚的官兵和工匠留在了青海同仁地区,这部分色目人与当地蒙、汉、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邻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民族。定居在同仁保安城以后,他们中有许多从事手工业者,主要有铁匠、金银匠、木匠、鞋匠等工匠。虽然当时的铁匠主要制作土枪、弓箭等,但是“一脉相通”的冶铁技术使他们具备了雄厚的制刀资质。制刀技艺传承最好的,要数后来迁徙到甘肃大河家地区的保安人。
  大河家之所以出名,更多的名气源自于保安腰刀。
  迁徙到大河家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影响,保安人制作的刀子在保持着自卫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了商品的性质。他们开始用刀子交换牧民的牛羊及其它的日常用品。从此,保安族人民用自己独特的冶铁技术打造的腰刀就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原本用来自卫的腰刀被赋予了商品的意义,打造技艺就更加考究。马维雄介绍,保安腰刀从设计、打坯成型到加钢淬火,从刻花刺字、镶嵌磨光到砸铆,其工艺流程自成一体。
  马维雄一边介绍腰刀的打造技艺,手中还在不停地演示着。
  传统的保安腰刀制作工序多达80道,最少也有40多道。纯手工打制的保安腰刀,具有典雅精美、经久耐用等诸多特点。腰刀一般由刀体、刀柄、刀鞘三部分组成,由于在加钢淬火、刀体修饰等方面的技术日渐精湛圆熟和多样化,保安腰刀的品种也得以不断增繁,相继出现了“什样锦”、“波日季”、“雅吾其”、“双落”、“满把”、“扁鞘”、“珠算刀”、“鱼刀”、“西瓜头”、“马头刀”等。
  2006年,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给保安腰刀贴上了一个闪亮的标签,为腰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环境。
  随着保安腰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腰刀畅销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有的还远销港澳、日本、西欧、印度、沙特、尼泊尔,从积石山下走向了世界。

作者: 中国甘肃在线    时间: 2015-7-17 17:34





欢迎光临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http://bbs.cngansu.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