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概括
张掖古称“甘州”,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族等26个少数民族。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此外,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二)旅游景区张掖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张掖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市区内,始建于西夏王朝永安年间,距今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大佛寺以寺内供奉着的一尊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闻名,另外还有土塔、山西会馆等各具特色的古老建筑,可以参观朝拜,寺内还有展览可以帮助游客了解佛教的艺术和大佛寺的历史。大佛寺现为张掖市内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张掖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大佛寺现存的面积不大,纵深约有2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从西侧的大佛寺广场处进入后步行游览即可。现在大佛寺可以参观的主要建筑由西到东有大佛殿、万圣殿(现为佛教艺术陈列厅)、藏经殿(现为佛教经籍陈列厅)、土塔和山西会馆几座。 大佛殿是寺内最重要的建筑,也是游客前来参观的重点。殿内以一尊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为主,卧佛是根据佛祖释迦摩尼涅槃时的形象塑造的,佛身长有34.5米,肩宽有7.5米,光是大佛的一根手指就可以平躺一个人,一只耳朵就可以容纳并排坐的10个人,规模相当宏大。殿内除大佛外,还有十大弟子、十八罗汉等众多的雕像,另外还有记载西游记、山海经的壁画,无不十分精美。万圣殿和藏经殿位于中部,现在两殿分别设置了佛教艺术陈列厅和佛教经籍陈列厅,里面展示了众多的佛像雕塑、石窟造像、典籍和经书等,并配有文字和图片说明,可以在此了解佛教的艺术和大佛寺曾经辉煌的历史,展品之中以明英宗亲自赐予的六千多卷佛经最为著名,其中不少为纯金书写,是大佛寺的镇寺之宝。土塔位于大佛殿的东侧,土塔高三十多米,土塔的塔座有两层,每层又有四座小塔,造型精美,里面供奉了多尊佛像,显得庄严华丽。山西会馆则在整个大佛寺的最东北侧,这是一座典型的西北民居宅院,古老的建筑雕梁画柱,非常的古朴美观。
马蹄寺
马蹄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麓之间,是一处庞大的石窟寺院建筑群。在石壁上有从北凉时期至今千年以来凿刻的多个石窟佛像,还有高层的石窟寺院建筑,非常的奇幻壮观。这里既有汉传佛教的寺院,又有藏传佛教殿宇,同一地方风格不同,十分独特。寺院里还有天马蹄印、元代壁画、佛像等众多的传说古迹。
木塔寺
木塔寺,原名万寿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县府南街,原张掖中学校园内,现为古塔广场。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涅盘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据《甘镇志》记载:后周时已有之,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重建,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敕尉迟敬德监修,明清均有补修,其建筑技巧集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制作精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存木塔重建于1926年,为张掖市五行(金、木、水、火、土)塔之一。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
镇远楼
张掖镇远楼,俗称鼓楼,位于甘肃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俗称鼓楼,位于甘肃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基座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与四条大街衔接。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现鼓楼东南角悬唐钟一口,是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工艺精湛,浑厚雄伟。钟高1.3米,口径1.15米,重600公斤。钟身饰有飞天及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图案。此钟古代多用来报时或火灾报警。
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哀。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缥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乖、挽状用的良骥,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
黑水国遗址
黑水国位于甘肃张掖城西10公里处,黑河从其旁静静流过。黑河古称“弱水”发源于祁连山,是河西走廊是了大的河流。因发洪时挟带黑沙滚滚而来而得名。黑河水量充足,自古就是河西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黑水国位于甘肃张掖城西10公里处,黑河从其旁静静流过。黑河古称“弱水”发源于祁连山,是河西走廊是了大的河流。因发洪时挟带黑沙滚滚而来而得名。黑河水量充足,自古就是河西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黑水国因黑河而得名,也因黑河而盛衰。黑水国遗址很早以前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逐渐干涸,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川地。匈奴民族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支国”国都就建在此地,《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张掖郡古城。《甘肃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肇驿。原为西城驿”。当地民众称之为“老甘州”或“黑水国”。黑水国遗址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千百年来,黑水国几经变化,早已湮灭,只留下残垣新壁,神秘的传说给洲人无尽遐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