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1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州“夫妻”古树枯萎 据传已有500岁

[复制链接]

338

主题

496

帖子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5:1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明明 于 2015-7-29 15:20 编辑



    古树的一些主枝丫断裂处,已开始腐烂。

    安顺西秀区“夫妻”古树枯萎 好生让人心痛

    “夫妻”古树枯萎 好生让人心痛

     村民:希望有关部门挽救 西秀区林业局:将到实地会诊

    “寨子里有两棵‘夫妻’古树,近10年来,不断出现枝丫枯死的现象,希望有关部门能想想办法。”7月21日,蔡管镇马鞍山村民陈松打来电话向贵州都市报求助。西秀区林业局回应称,近期将到实地进行会诊,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古树逐渐枯死

     中午12点,贵州都市报记者赶到马鞍山村看到,两棵古树长在马鞍山寨中间一块空地上,相距约20米,均系香樟树,每棵树主干需4名成人牵手才能合围,树高约50米。记者发现,每棵树上的一些主枝桠已枯死。

    “以前,两棵古树枝繁叶茂,几乎遮盖半个院坝,哪怕是炎热的7月,坐在树荫下也感觉很凉爽。”村民陈松痛心地说,近10年来,两棵树的许多枝丫逐渐枯死,主树干也出现空心腐烂,再不及时挽救,必死无疑了。

     全寨村民均有着陈松同样的看法和忧虑。“树太高了,不易爬上去,再说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挽救。”村民陈庭富叹息说。

     当记者问及两棵树的树龄时,现居住在寨子里的几位80岁以上老人也不知晓。老人们说,这两棵树300多年前建寨时就已经有了,也正是有这两棵古树,祖宗们才在马鞍山建房定居。据推测,这两棵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

     在陈松看来,这两棵古树是因为周边地面硬化造成逐年枯萎,同时,每棵古树旁边都生长着一颗万年青树,不仅吸收了古树的养分,也“缠”死了古树。

     经陈松提醒,记者观察看到,每棵古树边都长着一棵脸盆般大的万年青树,万年青树蜿蜒缠着古树生长,与古树枝干已合为一体。

     两棵“夫妻”古树
    “你瞧瞧,有一棵古树结香樟籽,有一棵不结籽。”在陈松指引下,记者发现一棵树上,长满了青色的香樟籽,而另一棵上则没有,陈松说,由于这怪现象,村民们称这两棵古树是一对“夫妻树”。

    陈松还称,每到冬季,香樟籽变黑成熟掉落在地上,每户村民都会捡拾许多放在家里,若孩子、老人出现肚子疼,就把香樟籽磨成粉末用开水吞服,不用多久就好了。

    同时,寨子里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时,也会特意带上一些香樟籽,若遇上异乡水土不服拉肚子,吞下一些香樟籽就没问题了。记者查询了解到,香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生长在中国南方,喜热,而且树干会散发出一种樟脑般的清香,永远不会消失。同时,香樟树的根、皮、叶、籽均有药用价值,有治疗高热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的功效。

    据查询还发现,香樟树分成雌雄树,只有雌雄复合的树才结籽。看来,马鞍山村民将这两棵古香樟树称为“夫妻树”有一定道理。

    环境破坏影响生长近10年来,这两棵古树为何逐渐枯萎?记者就此咨询了西秀区林业局。“马鞍山村有两棵约500年的古树呀!”资源管理站的陈站长看了照片后大吃一惊,近年,林业部门每次对古树进行统计时,均没收到这两棵古树的资料。

     “自然死亡或环境破坏是古树死亡的主因。”陈站长解释称,目前,资源管理站的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深入各乡镇村寨,统计有多少棵古树以及生长状况,然后,再进行挂牌保护。陈站长表示,近期将到实地进行会诊,查找出这两棵古香樟树枯萎的真正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给予保护。

     同时,陈站长说,他们在走村串寨普查古树时发现,许多古树枯亡,多是环境、人为因素造成。他呼吁,希望村民不要破坏古树的生长环境,更不要人为致使古树死亡。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