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想说的不是凉薄。上述特指男人凉薄是介于小说背景,生活中,也不一定男人才是首先在婚姻里变冷的那一位,因为发昏一定不是一个人才结的成,得两个人都昏,欢天喜地的昏一辈子,或是其中一人心甘情愿、心知肚明的为了对方昏一辈子。
但这样的情况真的太少见太幸福太可贵了。因为人人都会突然跳出来清醒一阵,然后再或痛苦或洒脱的跳回去,继续昏着,以幸福的名义隐忍着,然后被这样的“幸福”绕晕自己,像个天使上那个小光圈儿一样,让自己继续昏昏沉沉地、糊里糊涂的昏下去,美其名曰“好好过日子”。一千个人里我猜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在这样的发昏过程里各自浸淫、享受。当然,如果你要说那个天使光圈儿等同于孙大圣的金箍咒,说明你发昏的智慧还有缺失,因为金箍咒是必定要时不时痛一下、是约束,而天使光圈儿代表的是爱的进行时。
我们不讨论昏的意义和昏的结果。因为过程太漫长了,一时半会儿看不出结果。
我们讨论从昏的状态里突然清醒的动作和感受。
我想说的是,应该大部人会异常痛苦。尤其是一些清醒过人的人,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痛苦的不是“这漫漫长路我要如何昏一辈子”,而是“我怎么就突然清醒过来”、“清醒的日子并不好过”以及“我如果把自己打昏再回去”,以我浅显的经历来看,这是痛苦三步曲。而其中最难捱的是“我怎么就突然清醒过来”,因为这里面除了有对对方一些行为状态的警醒、对昏这个状态的辩证,核心痛点是自责。对为何自己错判形势的自责、对自己事到如今才醒的自责以及为何要把自己置入昏的境地而深深自责。
如果你是个幸福的昏的当事人,你肯定看不懂。我希望所有人都看不懂,然后草草看完后,百无聊赖的点右上角的X,觉得我又在胡言乱语了。那么恭喜你,真的幸福。
如果你看得一知半解,有所体悟,又觉得我的观点有失,想说两句,却发现背景资料不同,无法言说,我也恭喜你,这才是介于昏于清醒的最佳状态,而且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如果你看懂了,那你就默默地点个赞吧。因为这个世界不需要太多清醒的人,醒过来也终究是会找个契机回去的。清醒的人注定痛苦,回到所有人都在昏的世界里,才是正常的幸福。
但有一些人,一定在刚刚清醒的阶段,会伴之接二连三的三观摧毁状态。这让想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画面:在黑暗中蜷在角落里不哭不笑,脑子拼命想分析清楚什么却仍是一团乱的孩子,整个生活像突然按下了PAUSE键。怎么可能不痛苦?
既然醒了,就彻底想透、让心凉透。昏的方式有一万种,昏的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幸福到老,一种是终究不能幸福到老。这个注是没有人敢帮你下的,因为旁人未必就做到了,旁人即便做到了,那个模式也未必你适用。那醒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看清对方还是读懂自己?
其实我也不知道。人这一辈子,都是会变的。你看清了的对方,未必就是自己能给的,你以为自己做到足够好的时候,未必对方恰好需要。所以婚姻是门艺术,这门艺术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变。同步的变化,水乳交融自是好事,渐行渐远亦是幸事,只要不是一方在变,一方还在呆头呆脑的昏在其中,以为对方要的是我一直能给的,还在拼尽全力让自己昏一辈子。
还是只有做好你自己。在你自己的认知世界里让自己从客观上变得更好。这个要怎么比喻呢,就是以前你觉得红烧肉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就觉得全世界都应该陪你吃、给你吃、让你吃这个食物,后来你发现随着你尝过的美味越来越多,你尝过的对方喜爱的食物也越来越多,突然觉得他爱的蒜泥白肉也不错,你们都爱吃的香煎小黄鱼也别有滋味。在日后的红烧肉、蒜泥白肉和香煎小黄鱼这三道菜中,你会体悟到,两个人一起时如果选择香煎小黄鱼,二人甜蜜指数会爆涨,自己也很享受那种既成全了自己,又体贴了对方的美好情谊。这应该就算是客观的改变自己,为了让自己更加平和、包容、为了更好的爱对方而把自己变得更好。
这应该就是对“如何一辈子好好的昏下去”这件事的最美好的解释。
别和我说,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两个人都爱的“香煎小黄鱼”,或是后来我们都讨厌“香煎小黄鱼”了,这样的命题,你可以参考上述清醒三步曲,再回顾一下你为何发昏这件事。
好了。不继续发散。
昏,只有一个禁忌:别沉浸在你自己的昏的世界里,以为对方很ENJOY。同步付出,同步索取。同步爱,同步恨。昏就是难得糊涂,但一定不能糊涂到连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你的糊涂并同步更新糊涂指数的都看不出来。做到昏的和三步舞曲一样,有进有退。
祝有情人终成眷属。找个好人儿,难得糊涂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