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21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语话桑

[复制链接]

97

主题

97

帖子

3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22: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种过桑树,采过桑椹吗?那些出落在江南偏远山村的桑树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见证了古老的民族淳朴艰苦的生活,成就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今生有幸,结缘于江南乡村,与四时草木相伴,成了最美的相依,而我与桑的缘分,亦是朴素真切。儿时乡村,门前屋后皆种满了桑树,祖父知我爱吃桑椹,不辞辛苦,为我种植。   

  我虽生于今世,却不爱繁华,自幼时开始,心中眷念的便是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总是想着,在那个古老的乡村,过一世清简的日子,陪伴身边的是虫蚁鸟兽,花草树木。然而时光似乎无视的我的愿望,当年古朴宁静的村庄终究还是不要我了,我像一个弃婴,在红尘里独自游走,唯有在心中种下一树菩提,才看得见生命的本质。   

  我所喜爱的皆是清简素雅的物品,最爱人间草木,它们皆是穿越千万年的风沙,每每看见草木,心中便莫名的柔软,总觉得今生,真的不需要繁花著景,只愿在江南那座古老的乡村,守着门前屋后我亲手种植的花草树木,做一回“梅妻鹤子”的和靖先生,便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幼时便对桑树有着特殊的情感,没有理由,也许仅仅是因为她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分彼此罢了。我想,若是真能回到千年以前,桑树,桑椹,该是我穷尽一生想要追逐的风华。   

  每每想到桑树总让人想起衣食的艰难,古老的中国由农耕时代渐渐发展,农与桑并提是很早就有的事情,《春秋?谷梁传》载:“天子亲耕,王后亲蚕”。即言帝王要享先农、亲耕藉田;后妇要恭行享先蚕和采桑喂蚕。自周朝始,在国家祀典中,就已确立了“天子亲耕南郊,皇后亲蚕北郊”的祭祀格局,农耕与蚕桑是中国古代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植历史已有七千多年。   

  《诗经》里说“唯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桑树与梓树都是父母亲手种植的,因而对它也特别尊重。古老的民族对桑树有着浓厚的情感,成语中“沧海桑田”独独说了“桑”而不说其它,也许古人是无意识的这般做了,但是总归是有着情感的。古代人民亦有在房前屋后栽种桑树和梓树的传统,因此常把"桑梓"代表故土、家乡,远行的天涯游子看到桑梓便想到了故乡,牵扯出心底深沉的思念。“落晖隐桑柘,秋原被花实。惨然游子寒,风露将萧瑟。”很多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都会莫名的感动,甚至流泪,心中对古人那种对故乡的炙热的情怀很是敬佩。古代思乡的诗句有很多,似乎每一首都是那么的感动人心,纳兰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读来句句是泪,不曾想到那个仕途平顺,才华横溢的词客有朝一日也会离开故土,伤怀落泪,他的泪,滴滴都是情,然而这一次却是对故乡的情。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总让人想起西风瘦马的凄凉景,那种无边无际,波涛汹涌的寂寞孤独让人感觉哭都会没有眼泪,因为读到词句,已觉得快要窒息了,仿佛每一个毛孔都被浓浓的愁思包裹。   

  今人是没有古人那般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的,很多人迫不及待的想要收拾行囊离开那个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的故土,纵算是做一个奔走天涯的萍客亦是愿意。可是,当有朝一日,他们飘零半生依旧无所得,依旧灵魂没有归依的时候,是否会想起那个如母亲般慈爱温暖的故乡呢?古有“安土重迁”之说,古时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必定牵念着那个门前屋后种满花树的故乡,哪怕只有几亩贫瘠的土地,几只散漫的家禽,也依旧要回到生养的故乡,这般的情深如许,时常让我感动至落泪,亦会觉得羞愧,我心心念念的是故土的简单质朴,但还是如万千人一般离开了故土,辜负了曾经那个美丽的誓约。回到这首诗,我想单看“落晖隐桑柘”这一句,该是一幅美丽的夕照图,夕阳拽着紫红的薄纱依偎着黄昏,那余晖洒了遍地,也洒在了颗颗桑树上,为它镀上了一层神秘的美丽,远远看去,就像一位白衣飘飘的仙人矗立在高山之巅,若单是这一句,凄凉的况味是显现不出来的。“惨然游子寒,风露将萧瑟。”这才是此诗的主旨,“惨然”已经很让人悲切了,还有一个“寒”字,真真是让人寒了心,比之天净沙中的断肠人,此诗中游子的悲苦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人的心思与情感必定细腻于今人,故土的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家乡的影子,每每遇见,都可睹物怀远。桑在乡间实属平常植物,且从古至今,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人们,而它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前文早已讲过,因而古人将桑看做故土的象征,亦是有了踪迹可循。   

  桑与古代农耕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桑的意境中自然是少不了乡村恬淡疏离,与世无争,清淡质朴的情怀的,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深得我心,这句诗淡而不薄,酒与桑麻就轻易的将诗人的桃花源用淡笔勾勒出来了,难怪《唐诗别裁》里说他的诗是“语淡而味终不薄”。这位曾感叹“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就这样在这种满桑树的乡间排遣了抑郁,丢开了隐居中的孤独。唐代诗人中他是第一个倾力写山水田园的诗人,虽然他的人生经历比较简单,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他的人生,不似李白杜甫的高昂激烈,亦没有轰动尘寰的人间往事,而只是像一支短笛,清简,低沉,却韵味悠长;他的一生没有波涛汹涌,却恰似溪水漫流,正如他所写下的那些诗句,清新洁净,意境亦是淡远,闻一多评价他的诗时说“淡到看不见诗。”是的,看不见诗,却又时时都有诗,他的诗句,处处弥漫着清新质朴的气息,也许是他开了先河,让桑这种植物由农家寻常树木变成一种田园生活的象征,且这种生活还是千百年来多少人求而不得的。   

  后世人将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摩诘的诗境界广阔,且透露着淡淡的禅意,苏子瞻评价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虽然他也写很多山水田园诗,但还是觉得虽然孟诗境界不如王诗开阔,题材也不够宽广,但是单就山水田园诗而言,孟是在质上更胜一筹,他的诗纯粹,就像雪莲,或是雪花,白就白的全然,纯粹,不掺杂一丝的杂质。就像生命如果是水,那孟诗则是漂浮在空中的无根之水,而王诗则是山中的清泉,虽清凉洁净,却也是经过了山石草木的淘洗,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了。   

  乐府民歌中有一组便是歌唱江南女子的蚕桑劳动和春情,南朝民歌,绝大多数出自城市,反映生产劳动者极少,而这一组民歌则不同,“蚕生春三月,春桑正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沙发
发表于 2016-3-21 06:3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