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村落作为农耕文明中最基本的社区单位,是以百姓共同生产、生活为基础所建立起的功能复合的文化空间,其中蕴含着中国古老文化的记忆。在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众多省、市、县级非遗项目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发展在村落里,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更是大多存在于村落中。
麦积区林区古村落——上沟村,如今已是人走楼空。2014年5月11日中午,雨过天晴,记者与朋友尚彦俊驱车赶往与仙人崖相邻的麦积镇朱家后川,去游览令人向往的林区古村落。车行至和谐家园经打听入偏沟沿小溪步行前往,真有点寻觅世外桃源之感。刚刚下过雨的林区,凉气逼人。步行两三里眼前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大树一面房屋,树木的高大与周围的原始森林形成鲜明的对比,它高大古老,与众不同,守护在村前。沿斜坡慢上,一座高大的门楼挡住了你的视线,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听说这是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修建的。突然声声犬吠声打破了林区的寂静,原来是离门楼不远的一户人家的两条狗听到陌生的声响发出的叫声,它们忠实地守护着这所三面是房一面用篱笆围墙的院落。这也是唯一再现院落,其余已成废墟。这儿的农户已经搬迁至两三公里外的朱家后川,这个当今的世外桃源不复存在了。据说是受政府的“整村搬迁”惠明政策迁出去的,这里已被当地政府征用卖给了和谐家园了。耸立在村后高坡上的一颗白皮松见证了这座村落的存亡。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村落要面临着来自于城市文化、外来文化、主流文化的冲击,村落的原始性及其附属的文化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室多年来对古村落的普查和记录,2005年能代表或体现中国农耕文化包括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有5000个左右,截至2012年6月,这个数目已经不足3000个。因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冯骥才大声疾呼:“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万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如果再不引起关注,将会出现千城一面、万村一面的景象。”
(记者:张全堂)
IMG_41.jpg (153.3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村前大树下的院落
2014-5-19 15:13 上传
IMG_43.jpg (115.9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引人注目的门楼
2014-5-19 15:15 上传
IMG_45.jpg (75.4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坍塌的门楼
2014-5-19 15:17 上传
IMG_47.jpg (104.4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废墟
2014-5-19 15:19 上传
|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