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3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兰州水车

[复制链接]

463

主题

609

帖子

19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5:3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兰州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兰州水车园地处滨河中路东段黄河南岸带状公园,东临中山桥、黄河索道;西连"黄河母亲"、"绿色希望";南依西湖公园;北与九洲台,白塔山公园隔河相望,与黄河"白马浪"为邻,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园中之园。
       兰州水车是古老黄的提灌设施。她巧取黄河之水,灌溉农田,为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各项生产的发展。兰州水车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段续,明嘉靖二年进士,曾任云南道御史。云南多水且用简车灌田,段续回故里后借鉴云南简车致力于水车的创制。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第一轮水车在广武门外黄河北岸制作成功。历经四百余年,段续所创水车日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雄浑粗犷,悠悠旋转,日复一日倒挽河水灌溉万亩良田。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轮水车林立黄河两岸,流水欢歌不绝于耳,蔚为壮观,给金城增添了独特风韵。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为了弘扬黄河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展示黄河儿女的聪明才智,经市政府批准,重建兰州水车,再现水车雄姿。兰州水车工程建设得到国家旅游局、甘肃省旅游局、兰州市政府的重视和资持。



      水车园占地14588平方米,由带状绿地、泥沙冲积岛、柳荫滩地三部分组成。规划设计主要建设项目为:直径16.5米仿古水车两轮,两层水榭式综合服务厅一座,并辅之以建筑小景。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五日动工兴建,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竣工,前后历经七年,水车园已陆续完成了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对水车园周围环境的治理和改造。

        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近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作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的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兰州市广武门外水车园的水车,便是段续完成的第一部,就以水车园命名该地,并沿袭至今。



兰州水车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兰州及下游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兰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