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740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艺双馨 誉满西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1:1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5-2-9 00:26 编辑

德艺双馨 誉满西北

——追忆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赵新启先生

                                                   
  山人


     在我国西北戏剧界及秦腔爱好者圈内,但凡提到已故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西北名丑,被誉为“秦坛丑王”的原天水秦剧团演员赵新启老师,应该并不陌生。这些年来,笔者由于对秦腔的爱好与喜欢,在经常前往观看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写一些有关秦腔戏剧方面的评论或采访一些著名的秦腔演员。因而有热心戏迷朋友曾诚恳地给笔者建议,将赵新启老师的艺术生涯资料整理出来,以示缅怀。
     今逢赵新启老师逝世5周年之际,经征得赵老先生的儿子,现供职于天水秦剧团并担任办公室主任的赵四明的同意,搜集、整理了一些赵老生前的文字资料,光盘录像等,并专门采访了与赵老生前在一个团里配戏,搭档的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米新洪老师、闫淑琴老师,以及该团原副团长、国家二级编导樊永林老师。得到了这些名家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给笔者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素材。
      赵新启先生是陕西户县人。出生于1921年。他和许许多多秦腔老艺人一样,很小的时候便离开父母,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里开始了学艺与演戏生涯。他与米新洪都是在陕西新汉社学戏,拜的也是同一师傅。那时的戏子,绝对没有现在的演员吃香。1956年,人到中年的他,跟随米新洪带的剧团从陕西来到天水后,就一直活跃在秦腔舞台上。由于他在年轻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因而在生、净、旦、丑等行当中,既能担纲主角挑大梁,更乐于接受配角甚至跑龙套。特别是演武戏,功夫了得!有戏迷回忆说,赵老在移植秦腔《大闹天宫》中扮演的孙悟空,身轻如燕,一口气能翻好几个前后空翻竟连粗气都不喘。当时戏迷们给他起了个艺名叫“跟头虫”。
    由于赵新启先生的声嗓好,所以扮演“净角”也是他的一绝。如他在神话秦腔戏《黄河阵》里扮演的燃灯曾给观众留下了弥足深重的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当年的赵新启演戏是文武不当,演啥像啥。后来,由于他在练功时腰部受了伤,就专工丑角戏。这也使他的秦腔表演艺术有了一定的定位,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一生中扮演了四五十个不同性格,不同形象的秦腔丑角人物,几乎每演必成功。最能体现他秦腔表演丑角艺术形象的代表作是《拾黄金》里的流浪汉胡来、《拾玉镯》里的刘媒婆、《柜中缘》里的淘气、《八件衣》里的花子任义、《看女》里的“柳不够”、《小姑贤》里的姚氏、《捉鹌鹑》里的刘老三、《十八扯》里的十八个性格迥异,风格不同的人物角色。
      他的表演风趣、幽默、细腻、含蓄,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在他的得意之作《小姑贤》里扮演的姚氏,既见不得儿媳,却又非常宠爱自己的闺女。同一碗饭,儿媳端来,“她”嫌少盐缺醋;女儿端来,“她”就吃的喷香。儿媳扫院子,“她”说是“给老爷画胡子呢”!女儿一扫帚未动又叫去看时,“她”夸女儿扫的好,“能晾搅团”!把一个私心缠年,宠女嫌媳的封建婆婆演绎的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她”在这出戏中,运用的台词“给老爷画胡子”、“能晾搅团”,完全来源于地方的方言土语。据说,赵老为了将自己在舞台上的人物角色扮演的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他经常利用演出间隙或业余时间,前往田间地头、村民院落,或城乡间闲聊闲谝的人群中,认真听取人家的“高谈阔论,东长西短”,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提炼、积累了许多丰富、诙谐、风趣、幽默的丑角戏剧语言。
      笔者由于受父辈的影响,自幼非常喜欢看戏听秦腔。除了“花脸”、须生、旦角行当外,尤其对丑角行当情有独钟。每当看赵新启老师演出时,总会被他在戏台上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逗得捧腹大笑。
这些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自己经常忙里偷闲,上网搜看视频中播放的秦腔名家的精彩片段。如阎振俗的《杨三小》、王辅生的《看女》、乔慷慨的《打砂锅》、王定秦的《可怜虫》、张武宏的《背媳妇》、徐松林的《考文》、孙存碟的《拾黄金》等。上述这些著名秦腔丑角表演艺术家的确有不俗的表现。然而,笔者却认为,赵新启老师的秦腔丑角表演艺术,无论是在表情动作上还是在声嗓声腔上、念白吐字上,都不在这些名家之下。他每在戏剧舞台上出场演出,总能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欢声笑语。但细心的观众却发现,他每在这时,自己却很少发出笑声。
      他在丑角表演艺术中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在舞台上,不仅力避那些丑角演员为了哗众取宠,博得观众一笑而不惜借用低级趣味,甚至是污言秽语的表演,而是在现实主义表演方法范畴内 ,尽量力求人物性格化。在化俗为雅之中体现精深的哲理,使戏剧丑角人物的表演,让观众在轻松快乐中得到启发与教益。赵老在舞台上对扮演小丑、公子丑、背搭子丑,以及与花旦配演媒旦、丑旦之类的角色都很成功。尤以小丑、媒旦、丑旦最为见长。他平时很重视生活积累。重视观察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的音容笑貌与神态举止,以此来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他在代表作《小姑贤》中扮演的姚氏,就与其他同行的表演有很大的不同。那迈门槛的抬腿、手势、走手,既富于艺术的夸张,又具有生活的真实。他装扮的姚氏的“小三角眼”、“三角眉”,在台上一亮相,就很有看点。而且眼中有神,动中有情。不由得你不笑。作为一名秦腔丑角(喜剧)演员,能够达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及艺术境界实属难能可贵!
    赵老在秦腔舞台上奋斗了大半生,甚至正式退休后仍被天水秦剧团挽留下,继续为该团义务演了整整十年戏。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秦腔艺术大师,却连国家级演员的职称都没得评上,也没有“梅花奖”之类的桂冠,因为评这些时,赵老已经正式退休了。对于这些,不知有多少人为他鸣不平,但他自己却看的很淡。据他的儿子四明回忆说:我父亲生前经常告诫他们,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千万别把荣誉之类的东西看的太重......
    赵老就是这样一位不仅被人们誉为“西北名丑”、“秦坛丑王”美称的秦腔表演艺术大师,而且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长者。他一生中,学戏唱戏60多个春秋,在秦腔舞台上扮演过众多的各类人物角色形象,特别是丑角人物角色形象。不知给多少观众带来欢乐与享受。他留给人们的秦腔丑角戏范本,将是我国秦腔史上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祝福这位曾为我国秦腔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艺术大师,一路走好。在另一世界继续他的秦腔梦......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20140216_e9439531ceaf6631306cNgbiHCu4rCg9.jpg



                                                                                                   2014年2月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0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沙发
发表于 2015-2-5 12:2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2-5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2-5 21:57:17 | 只看该作者
静对世外物; 宁观亭中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00:27:46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00:46:13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00:46:48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00:47:27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4-4 10:4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