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74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月七夕话巧果

[复制链接]

87

主题

90

帖子

3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0:4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月七夕话巧果
年复一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来到了,“七夕”,又称“乞巧节”。在神话传说中,这天夜晚,牛郎和织女双双要再度在横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人们为了祝福这对有情人的幸福并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便于“七夕”举行一系列活动,除了“结彩缕,穿七孔针”向天上织女“乞巧”外,还同其他民俗节日一样有着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食俗。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如同其他民俗节日一样,由于受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其食俗也各具特色。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以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   

  此外,七夕节食俗中除了面果外还有瓜果相伴,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还有的单独设供桌并念念有词的进行乞巧,先请织女吃了以后再分食。如乳山民谣说:“有请巧姐吃桃子,巧姐教我缝袍子;有请巧姐吃李子,巧姐教我学纺织;有请巧姐吃甜瓜,巧姐教会我绣花。”   

  在古代帝王的宫廷中,“七夕”要举行“斗巧宴”,京城的百姓人家要吃煎饼。   

  在江西一些地区,要吃用米粉煎的“油锤”,饮“巧水”。所谓“巧水”,是以各种果实置糖水或蜜水中,露宿一夜之后,于天明取而饮之。   

  在福建漳州地区,妇女要持熟豆相互馈赠,谓之“结缘”。   

  山东西南地区的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胶东地区的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的各种带花食品。   

  尽管如此,但在民间乞巧节最为流行的应节食俗,还是以“巧果”最为出名,就是以上这些地方,除了他们家乡特色外,也有制作巧果的习俗。   

  巧果,又名“七巧果子”,这是一种花色美点的统称,有用麦面做的巧果称“面巧”,有用米粉做的巧果,谓之“粉巧”。主要用料除了面粉、糯米粉外,还有油、鸡蛋、白糖、蜜、少量芝麻及淀粉。有炉烤的,也有用油炸的。入油锅炸后或炉烤后均呈金黄色,食之甚为脆美。   

  这些由人间“巧女”制成的“巧果”形状各异,花样奇巧。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其中有模拟织女与牛郎相会时脸上泛起微涡的“笑靥儿”巧果;有模拟织女织布梭的梭子形或苎结形的巧果等。这些巧果供奉于庭院的几案之上,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人间巧女的杰作,并乞求织女传授女红的天工之巧。   

  唐宋时期,七夕巧果在市井店铺广为制售。那时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时至今日,巧果仍为我国大江南北民间的传统美食。   

     

  在我的记忆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富裕。那时,当小孩子们穿上母亲用自织的小机棉布做的新衣到街上显摆时,大人见了会说:“小伙子,怎么今天像七月七的小果得(我们那里的土话读[dei])穿得(我们那里的土话读[de])起来了”。   

  可见,过年过节吃点麦子白面食品是多么高贵的一种奢侈。孩童时期盼的就是过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吃一顿好饭或穿上一件新衣。   

  七月七吃的好饭,就是小果子了。   

  在我的老家——山东莱阳市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和其他地区的村庄一样,同样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习俗。每当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民间大人们会诉说着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故事,家家户户会发面磕(在这里读“ka咔”)小果。那时候,满大街都是跑动的孩子,他们在各家之间相互借用巧果模子(我们称木头磕子,一般是用桃木雕刻的)。只有这样,最后自己得到的巧果就会花样、种类繁多,能得到小伙伴们的羡慕也是一件荣耀之事。   

  做小果不同于蒸馒头,首先和面就很讲究,但在那时,农村大多数家庭中只是面中掺和一点糖精水,富裕之家面里增加了多一点的花生油,还有鸡蛋、砂糖或蜂蜜等,揉完的面呈黄色。感觉上越黄里面的料越足。然后,把一个个小面团塞进有各种图案的模子里,模子大小不同,有的如鸡蛋大,小的如铜钱大。用劲挤压,使其成为果模中的形状,有鱼、虎、小篓、荷花、小猴、小鸟、扇子、石榴等等,再将其从模中磕出放到用细高粱桔做的箅[bì]子上;有的将糅好的面赶成饼,然后用刀切成大小不一的方块。   

  最后,把磕的小果子或方块一个个地摆到锅里,放一点点油,反正面烙一下,要勤着点翻动,以免受热不均,而且烧火的人一定要控制好火势,火苗一定要均匀,烙的时候一定要配合好才能吃到外酥里嫩的小果子。刚出锅的小果子尽管黄黄的,又香又甜,小孩子们早已经是垂涎三尺了。但由于它是松松的,还是喜欢放凉、放硬一点与大人们一起分享,更有喷香、酥脆、蜜甜的口感。   

  这一天晚饭的主食,就是吃面果子了。除了吃一顿较大的果子和方块外,每个孩子还能分到一串,当然主要是一些小型的。   

  大人们将烙好的小果子用针线穿成一串一串的,穿串儿也是一项技术活儿,最底下要先系上一个大点的“小篓儿”,底上还带有七彩线组成穗头,意思是盛着上面的小果子。再往上,隔几个小型的,穿一个中型的,再隔几个小型的,穿上一个大点的,也有的隔三差五穿上一个李子、奈子或者是小苹果等时鲜水果。这样既排列有序,错落有致,又漂亮美观,很是好看。穿成串儿后,再系成一圈儿,带七彩线组成穗头的“小篓儿”自然处在中间的下边了,每个小孩子分一串套在脖子上,就像二月二挂小龙一样,据说可以祛灾祈福。   

  然后,小孩子跑到大街上,跑到小朋友家,炫耀一番,看看谁分的小果子多,谁的妈妈做的漂亮,谁家烙的好吃,那个美呀,这样能炫耀一两天。不知是仅仅因为我们的巧果比别人的多,比别人的好看!还是因为平时很少见到、吃到真正白面食品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