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86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词是一朵情花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2:4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在这个阅读速食化的世纪,昔时备受追捧的诗词歌赋逐渐被现代小说所排挤。当然,也不乏有很多专家仍在潜心研究宋词。宋词故事里免不了离合悲欢,于我而言,宋词即是一朵情花,谈情心伤,读词魂瘦。特别向往宋词里的情诗,如诗亦如画,辗转心间,同时也忍不住为那些有情人哀叹为何天不从人愿。   

  【关键词】宋词爱情离合悲欢     

  品读宋词,我还是钟情于宋词中细腻的情感。豪放派也有柔情似水的词人,婉约派更是字字扣情,阙阙不离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豪放派词人。一首《江城子》悼念亡妻,言辞感人肺腑。十九岁那年,苏轼正值青春年少,与同郡王弗结为夫妻。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很是幸福。然而十年后,王弗亡故,葬在家乡的祖坟。随后,苏轼又娶了两位妻子,虽说生活和睦,但与王氏的相守之情,却是久久挥之不去,这是一种紧紧捆绑在苏轼心上的爱。这首词是在王弗亡故十年,苏轼在密州梦见王弗之后所作。生者想念着死者,虽是阴阳两隔,夫妻的感情纽带却是紧紧地绑在一起。其中,“不思量,自难忘”更是出自肺腑,感情诚挚。   

  喜欢一首词,也是源于对某句的钟爱。无论是谁的耳边,总会有绝句在萦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不思量”,乍一看,会认为苏轼很无情,对亡妻,对旧情毫不顾念。而“自难忘”不由得让我心疼起这个痴情的男子,那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更是扎根心底,怎么也无法抹去。中年丧妻,仕途不顺,多重打压,已经让他心力疲倦。曾几何时,执子之手,一起经历风风雨雨,日子平淡如水、笃实,感情比蜜甜。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值得一提的是,“小轩窗,正梳妆”,苏轼仿佛回到当年,看见王弗对镜梳妆,那时的他心里该会有多欣喜啊。今时今日的处境想对比,这些年来经历的苦,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更是明显。   

  久年宦海沉浮,已然是“尘满面,鬓如霜”。与王弗梦中相见,只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是在吐露久年不见,梦魂无据的思念。生活中的磨难,苦楚,在梦境中,看得也是特别清晰。   

  再粗犷的人也会有心思如水的一面,苏轼如此,于时代而言,这也是一种感情上的正能量。读你,懂你,欣赏你,毫不矫揉造作,有情当诉,一字一句总关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婉约派词人。在宋代称她为第一才女,也是不过分的。   

  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展现了她的别样才华,青春年少的她,为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也许是因为不谙世事,又或是年少无知,年轻时与朋友饮酒赋词,这一时期,没有大家闺秀的娇羞,只有“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争渡的郊游趣事。   

  就是应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她的名气引起了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的注意。虽说出身官宦之家,身上却没有一丝的阶级气息。青春年少,志趣相投,随即留下词一首——《点绛唇》记录下了初见时的那股羞涩味道。依稀记得有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少女的娇羞可爱描绘地出神入化。   

  十八岁那年,青丝绾正,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二人感情恩爱,她和丈夫二人颇爱收藏,更喜作词。   

  也就是从那时起,南宋朝廷政权之争的动乱,从此二人过上了分分合合的日子。青州十年,两个人难得在一起,这也是李清照一生中最为幸福的十年。随后,蔡京失势,不甘落寞的赵明诚重返仕途,又离开了刚有幸福感的李清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遭逢乱世,王朝风云变天,经历了国破家亡,亡夫等痛苦。她的词风一改往日的清新,浅斟低唱,转为沉郁凄婉,主旋律是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的哀叹。   

  又是秋季,满地黄花堆积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丈夫还在的时候,怎么会如此凄冷呢?如今已经是物是人非了,自己一个人,才发现时间也慢了起来。   

  其实,赏罢这首词,心里充满了对这位痴情的女子的敬意。怎奈相思越深,越是比黄花瘦,又怎么能是一个愁字能解?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其实说破了,女子所执着的不过是情之一字。若心中没有依靠,无论栖居何处,都是流浪。风景再美,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三杯两盏淡酒,只能消退一时的离愁,风雨过后,离愁依旧。一个人总会回忆过去的美好,痴情的人都会怀旧。挺同情这个女子的,年代动乱,仍然保持着高洁的节气,当为后世人的楷模。其实愁也好,爱也罢,懂得放下,也是一种幸福,词风的转变,也许与年龄的增长有关,而最主要的是她的那个爱的心热情依然。痴情如她,借词表现的是愁,更是无法言表的爱,这朵因爱而盛开的情花,值得绚烂一生。   

  钗头双凤栖何处   

  陆游,豪放派词人。一生忠君爱国,看似铁骨铮铮的汉子,藏在心底的却是一抹无法追忆的忧伤。   

  两阕钗头凤,无限心酸恨。写词的人不同,却包含着同样的深情和无奈,两首词追忆的是一个梦——陆游和表妹的沈园情梦。   

  年少的陆游和表妹唐婉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经常相约互相赋词。那种感觉就像梁祝化蝶,双双飞舞,眉目间洋溢着幸福与和谐。与此同时,两家父母都很中意他们的这段感情,于是陆家就用一支精美的钗凤作为两人的信物,早早的为他们定下来亲事。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婉便成为了陆游的妻子。夫妻琴瑟和鸣,羡煞旁人。   

  陆母总是为了儿子的仕途着想,于是请人卜卦测算儿子的仕途。算命的信口雌黄,假说陆游和唐婉命格不合,所以阻碍了陆游的仕途。陆母大怒,决意拆散这对鸳鸯,责令陆游修了唐婉。然而陆游不愿和妻子分开,于是悄悄安置唐婉到一处别院,一有机会就去与唐婉重续旧梦。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陆母希望儿子可以考取一番功名,便打发陆游参加考试。陆游只好忍下愤恨,带着痛苦前去参加科举考试,陆游以他的文章和才气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推荐为魁首。无奈秦桧从中作梗,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考试失利,无奈回乡。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回到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