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06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全事故频发凸显出社会生命意识淡薄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0:5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月12日高院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重特大事故,及其背后的失职渎职、权钱交易、徇私枉法、包庇纵容等腐败行为从严惩处。显然国家是试图以严刑峻法来遏制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然而事故似乎有意在和法律叫板,高院的通知才发布3天,6月15日,大连金州新区生产洗涤剂的科诺尔化工厂又发生,造成至少4人死亡。6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一语道破了我国事故多发的症结在于社会生命意识的淡薄。   

这里不妨说一个异国他乡的故事:丘吉尔瀑布水电站,这座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安全建筑之一的水电站,设计之初,就采用了全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具备抵御人类已知的任何灾难和意外事故的能力。事实也是如此,自1971年电站建成,迄今已经运行了42年,从未出过差错。电站的控制系统在地下300米处,即使遭到核弹攻击,也处于绝对安全状态。可就在电站即将完工时,一个工人无意识的一句话,却引起了电站管理高层的关注。这位工人说:如果万一发生意外,地下300米的电站控制室内的工作人员将无法逃生。尽管这种“如果”发生的可能几乎为零,因为设计者已经把可以预见到的任何意外都已考虑在内,包括地震、海啸。但这句话还是被电站建设方采纳了。他们在控制室出口处又增加了一辆紧急逃生巴士。并要求这辆巴士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而且雷打不动地每天都要检修一次。这似乎还不能让人放心,他们又在控制室旁开凿了一个避难所,里面放了可以供15个人呆上一个月的食品和水(虽然控制室的工作人员不足10人)。避难所的食品必须定期更换,确保新鲜。   

如今已经过去了42年,虽然逃生巴士和避难所从来都没有启用过。但和当年一样,逃生巴士依然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避难所的食品和水照样定期更换。也许40多年来他们在巴士保养和避难所食品供给上“浪费”了不少钱?但他们常备不懈的应对措施,确实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一下英国人呢。也许我们的官员觉得英国人太傻了,我们现在有许多企业连消防栓都舍不得安装,即使装了也打不开,打开了也不出水。安全设施完全成了一种摆设。我们舍不得在这方面花钱,却愿意把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上。在任何一个出事的煤矿,人们都会看到一条一条的安全规章制度。在矿井最显眼的地方,也会看到醒目的标语。生命第一!安全第一!显然贴在墙上的措施,阻止不了事故的一发再发。如果我们能把灾难救助的钱,花在安全措施上,也许我们的悲剧就会少一点。   

毋庸讳言,我们社会的生命意识远不如西方国家。“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中国人历来都觉得命最不值钱。十多年前,因一起交通事故,或一起矿难夺去一条生命,花几千快钱就能摆平。如果这个观念得不到改变,我们的安全就永远没有保障。《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能当做一句口号,应当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我们的安全措施中去。2013.6.17.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