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6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下的空房子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05

帖子

3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5:0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些年,乡下没人住的空房子越来越多了,有的成年锁着大门,只是到了过春节或是过清明时才会有人回来住几天。有的一个大子好几间老房子里只住了一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有的房子因为长期没人居住,年久失修,已经东倒西歪摇摇欲坠。我老家的房子在村子的西头,也已经空了好几年了,过去,那两条巷子里曾经住过十好几户人家,现在只剩下两家常年有人。其中有一家只住着一个八十岁出了头的老太太。   

  细细想来,虽然现在这种状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主要因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这些年出去的人多了   
  分田到户后,被强制捆绑在土地上的中国农民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十年,大批农民纷纷涌进了城市。千百年来,出身在农村的人,只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贫穷、落后的穷乡僻壤终老一生。特别是到了大集体的年代,一道“农村户口”的紧箍咒将城市和农村分割成了两个世界,繁华和落寞,文明和愚昧虽遥相呼应却水火不相容。在城里人的眼里农民是既可怜又让人看不起的“贱民”,农村人则认为,出生在城市里的人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他们哀叹:“三世修不到城脚根”。   

  最初跳出“龙(农)门”的那些人,大都是农村中的精英,他们有的通过当年高考那座独木桥,挤进了高等学府,在城里谋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了比一般的城里人更风光一些的城里人。还有的是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这些人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却恁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在城里打拼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在他们当中,有的成了不折不的土豪。这两种人现在大都已人过中年,他们多数只生了一个孩子,这些孩子都在城里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已经变成了城里人的后代,对于农村,对于农民既没么印象也不屑一顾,他们的爷爷奶奶有的已经去了天堂,有的也被接到城里,过起了在城里的老头老太们过的日子,他们在农村里的老房子就空下来了,一年到头铁将军把门,过年过节也没人回来,顶多是在过清明的前几天开一辆车子回来,给他们的祖先磕一回头,再烧点纸钱。应该说这是一个他们连做梦都想像不到的结果。因此,他们都由衷地感谢给他们分了土地,将他们从大锅饭的桎梏中解救了出来。更感谢他掀起的改革大潮,为他们提供了到城市里创业的好机会。   

  接下来大规模地离开农村的那一批人,大都是些做生意的和打工者。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工厂和房地产市场的欣欣向荣,城里出现了许多只有农村人才肯干的工作岗位。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又腾出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于是,农村中的青壮年大都流入了城市,这些人在城里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儿,有的一天要上十几个小时的班,回家过年时连一张火车票都很难买到,不过,他们在外面苦一个月却能得到在家中种一年田的收入,因而,他们乐此不疲,方兴未艾。这些人虽然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城市里,但他们充其量只能算是半个城里人(或许将来户籍改革了,他们中的多数人也会融入城市),现在,他们将外面赚来的钱,大都在家乡建起了别墅,那些成片的造价不菲的乡村别墅是目前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这些人常年不在家,那些漂亮的大房子也就成年累月地锁着门,虽然有的人家还有在家种田的老人,但老人们住着老屋,住惯了,嫌大房子楼上楼下的太空旷,不方便,再说住了新房也同样要空了老屋,不如索性将它锁着,省得弄脏了。   

  其二,这些年农村中建的新房子太多了   

  这些年,农村也和城市一样仿佛也成了一个很大的建筑工地,无怪乎,有外国人说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建筑工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农村人口大的时期,三年经济困难过后,那时不但没搞什么计划生育,而且还在农村中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奖励生育政策,生了孩子的妇女可以得到生产队的工分补助。那时,解放前后出生的人大都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农村中的住房开始紧张起来了,人口多的家庭急需有一小块宅基地将成了家儿子媳妇分出去,因为不分不行,那种半饥半饱的苦日子,家庭规模越大越难得到安宁。不过,那时要想批到一块宅基地可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那时“办粮食”,粮食产量就相当于现在的GDP,少掉了一块种粮的土地就会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甚至还影响到地方官的前程。即使能批到一块地皮,面积也很小,只能砌两间三四十平米的舍子。好在那时也没多少家当,只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搁一张板铺,砌个土灶,就能在其中繁衍生息,一个接着一个地生他们的孩子。   

  分田到户后,粮食不那么紧张了,对于占用耕地的控制逐步放松了,农村中新批的宅基地面积也越来越大,因此,在这个时期建起的房子大都是比较宽大的简易砖瓦房,农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后来,改革开放了,乡村里也与时俱进地搞起了“土地财政”,每个村都在分田时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机动地”,美其名曰“工业用地”,本意是留着用于招商引资发展乡村经济,后来这批地大都卖给农民砌房子了。卖地时也无需审核这户人家是否应该分给宅基地,只要拿得出钱,买多大的一块都行,那时的农民已经告别了“共同贫穷”的年代,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那些率先富起来的人都会买一块很大的宅基地,盖起了堪称豪华的乡村别墅。他们的老房子就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别人,或者经年累月地空着不住人。我们那个村子就有一家土豪级别的老板,一下子就围了一个足有三亩地大的院子,花费数百万元砌了一座城堡式的别墅,后来那户人家破了产,房子被银行收回去抵贷款,过了好几年就是变不出钱来,那房子没人要得起,就是有人买回去也没多大的使用价值。。   

  近几年,这种现象得到了遏制,随便占用耕地盖房子的现象受到政府的明令禁止,以前那些花钱屯了几块宅基地的人家还发了点儿小财,因为地价在不停地攀升,现在一块普通的别墅地转让价已经达到十好几万!听说,当地政府作出这样的决定也不并不完全是为了保护耕地,还有一个更深的用意,就是现在县城里和各个乡镇所在地都有大量的商品房卖不出去,此举就是为了促使乡下的有钱人到城里去买房,既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又维持着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对于地方财政,和完成当年GDP指标意义重大,可谓一石数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