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845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丽的藏地卓尼

[复制链接]

99

主题

147

帖子

9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4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8:2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赞丹嘎布藏香发源地@藏地卓尼

         卓尼藏地包括今卓尼、迭部等地,以保存了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世界,而它的出名与20世纪一些外国学者的考察、报道密切相关。其中192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最引人注目。1928年11月份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46个页码、49幅图片的篇幅对卓尼土司管辖的禅定寺卓尼版《大藏经》以及卓尼的民俗风情和优美风光进行了全面描述,卓尼也因之而名扬世界。
    究竟是谁写了这篇报道呢?在战乱不断的20世纪20年代,他们如何把介绍卓尼的文图传送到万里之外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兰州大学藏缅——阿尔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宗喀·漾正冈布博士介绍了1924年美国植物学家洛克先生来到卓尼进行考察的详细情况。
  绕行大半个中国

  据宗喀教授介绍,约瑟夫·洛克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人类学家,年少时就开始学习汉语等语言,1924年夏天,洛克筹划到中国西北的阿尼玛卿山、祁连山一带进行植物考察。洛克的想法得到了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主任萨金特教授的全力支持,阿诺德植物园为此给他提供了赞助。
  宗喀教授和他的课题组研究认为:“洛克的中国西北行取得了成功。在近三年的考察中洛克不仅向西方全面介绍了卓尼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而且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介绍卓尼大寺(禅定寺)及其民俗风情的文章,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购买了卓尼版《大藏经》。”1924年中国各地战火不断,土匪遍地,兵乱不断,原本可一直走的行程却变得迂回绕道。
  洛克抵达上海后,只能选择迂回线路前来西北。1924年初,洛克在上海进行了短暂的停留,然后取道香港,来到越南海防,从海防进入云南,在云南汇合了他的纳西族仆从后,再北上经四川、绵阳,抵达甘肃,可以说绕行了大半个中国。即便如此,他们在路上仍不时遭到土匪骚扰,故洛克进入甘肃后显得非常高兴。4月23日,洛克经岷州抵达卓尼。
  卓尼当时由土司王杨积庆(藏名罗桑丹增南杰道吉)管辖。杨积庆是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汉人一般都把他称为卓尼土司,但宗喀教授认为,从藏文与西方文献的记载来看,单纯地把他称为卓尼土司并不恰当,确切地应该是卓尼嘉波(或横布),其意思是“卓尼王”。这是文中把卓尼土司称为土司王的由来。

紫斑牡丹被引入美国

  洛克抵达卓尼时,土司杨积庆驻地在柳林,人口只有两千多人。
  洛克来之前准备了不少礼物,有太阳镜、达赖喇嘛的画像等。这让他迅速和当地人熟识,更使洛克在卓尼的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
  据宗喀教授考察,洛克在卓尼是以才巴洛的名字出现,才巴显然是藏语,而洛则是洛克。关于在卓尼的日子,洛克在日记中写道:“卓尼王给我们的款待超乎寻常。”的确,卓尼王给洛克提供了一切方便,甚至给他借数额不少的活动经费。
  在卓尼王杨积庆的支持下,洛克把卓尼当做他考察果洛、西宁、甘州地区的基地。在卓尼县柳林镇,洛克居住于一个藏式的四合院内,居所是传统的藏式建筑,墙有4英尺厚,室内采光不好,洛克不得不对窗户进行改造。洛克在这个小院里培育了牡丹、丁香以及各种花卉。也就是在这时候,洛克把甘肃特有的紫斑牡丹引入到了美国。1925年12月,他给阿诺德植物园邮寄种子时向萨金特教授特别说明,其中还有卓尼王栽培的几种芍药属植物种子。
  最近宗喀教授和别人合著的《卓尼生态文化》一书,从人文与生态的互动视角观察和审视卓尼,将卓尼的历史和文化放到其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考察,阐释卓尼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研究了汉藏边缘的卓尼与卫藏和中原两个方面的联系。
  在这本书中宗喀教授认为,洛克把紫斑牡丹引入到美国后,被人们称之为牡丹洛克类型,大约到1938年的时候,紫斑牡丹就已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瑞士等国开花。

  购买卓尼版《大藏经》
  除把紫斑牡丹引入到美国以外,洛克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购买了卓尼版的《大藏经》。卓尼版《大藏经》是第十四代卓尼王土司丹松次仁(汉名杨声1743年—1844年)时期刻印的。丹松次仁在祖母仁钦华宗的影响下,继承了信仰佛法的家风。在他担任卓尼王以前就完《甘珠尔》印刻版。藏传佛教《大藏经》分为《甘珠尔》、《丹珠儿》两部分,他们准备继续完成《丹珠儿》的刻写。他们在当时《丹珠儿》已经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又综合参照拉萨版、北京版、纳搪版做了进一步整理,刻写完成了《丹珠儿》。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卓尼版《大藏经》的来历,其忠实原貌程度、准确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有人曾用炉火纯青来形容。自乾隆十八年(1753年)农历六月筹建刻写《丹珠尔》经版的专门机构开始刻写,直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才完成,前后历时20年,全部费用达一万六千多两白银外加二十匹马。仅刻版工就达三百余人,这是卓尼版《大藏经》的来历。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沃尔特博士知道后,专门给洛克来信委托他购买卓尼版《大藏经》的事宜。据洛克记述:卓尼版《大藏经》全部共317卷,需要45位喇嘛9个月才能刻印完成(其中《甘珠尔》需3个月时间、《丹珠尔》需6个月时间)。所用的纸张是从陇西(巩昌府)所购,往返一趟需11天的时间。
  卓尼版《大藏经》印制完成后,被装在92个箱子里,用马队驮至兰州,然后邮寄到美国。邮至西安时又因西安围城,在西安城外停了8个多月才被运到上海,然后经海路运往美国,于1928年抵华盛顿。这部《大藏经》可算是最后一部卓尼版《大藏经》,也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分馆的经典性收藏。据宗喀教授著作提供的资料得知:“1928年卓尼地区发生动乱,卓尼大寺(禅定寺)遭遇兵灾,大批珍贵文物被毁,其中就有卓尼版《大藏经》的雕版。”

  在卓尼喇嘛寺院的生活

  洛克在卓尼陆续逗留了两年多时间,在卓尼王的支持下,他受到当地民众热情接待。洛克不仅详细考察了卓尼地区(指杨土司的管辖范围,并非今卓尼县)山川河流及植被情况。而且全过程、多方位参观拍摄了卓尼寺院的一切宗教活动。
  洛克在给他的朋友格雷夫斯(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写信,介绍他看到的酥油花、法舞等活动,引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兴趣。经过协调,使得洛克的《在卓尼喇嘛寺院的生活》一文得以在1928年11月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在这篇文章中洛克详细介绍了卓尼大寺的建筑、卓尼版《大藏经》以及卓尼大寺一年中的各种法会。《在卓尼喇嘛寺院的生活》成为卓尼大寺(禅定寺)最为珍贵的资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从569页到615页,用46个页码、49幅图片(其中彩色图片16幅),发表了这篇文章,这是一组非常珍贵的影像。1927年3月10日洛克在杨积庆藏兵的护送下离开卓尼,经迭部、松潘前往成都。此后,他大部分时间在云南丽江进行纳西族文化研究,1949年离开中国,1962年在朋友家中病逝。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