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08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交际 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复制链接]

372

主题

553

帖子

17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6:2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交际 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礼在我们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然而,关于礼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展现一个人的素质,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甚至还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一、会欣赏别人

  有人认为,在越来越个性化的社会交际中,“欣赏自己”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应用。这本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起码表明了人已经开始注意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可往往物极必反,“欣赏自己”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为极端的自私自利;发展到唯我独尊的骄横和霸道;发展到了“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个性变态。

  这样“欣赏自己”最终毁掉自己,失去别人的帮助,走向人生的黯淡、寂寞和孤独的泥潭。

  学会欣赏别人吧,当然最好还是别做什么“追星族”、“追款族”,把欣赏变成崇拜,追星追款追得连自己都找不到了,这样“欣赏”不是很悲哀吗?

  如果我们肯于把自己欣赏的目光从那些近似海市蜃楼般的“星系”中收回来,看看你身边这些你从来不曾欣赏过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虽不如明星、大款那般被传媒“炒”得火爆,但他们却仍然认认真真地生活着,努力地工作着,真诚地与人打着交道。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同情、关切、微笑和互相帮助都是朴实而真切的。这些人就生活在你的周围,他们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和邻居,他们在你失败受挫时安慰你、帮助你;在你成功高兴时会鼓励你、赞美你;下雨时,他们会拉你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刮风了,他们会为你披上一件御寒的风衣。这些人才是你真正应该欣赏的人。
 
    或许他们身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他们烦恼时也会喊一喊、骂一骂,他们在背后也要议论别人的优点和缺陷,他们也喝酒、抽烟、打麻将,也有七情六欲。社会有多复杂,他们就有多复杂。但这些“恶习”谁能保证自己身上就没有呢?真正懂得交际艺术的人,是知道怎样用欣赏的目光把一堆粗树根变成艺术品,明白善意的批评也许会使恶魔变成美丽的天使。

  善于理智欣赏别人的人,他总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帮助,创造一个更适合个性发展的宽松、和谐又充满人情味的人际环境。

  学会欣赏别人,会帮你成功。

  二、礼仪第一原则——尊敬原则

  快速掌握繁多礼仪知识的秘诀是把握礼仪的四项基本原则:尊敬原则,适中原则,真诚原则,自律原则。把握了这四点,你就不会出太大的洋相。即使一些细节弄错了,也会得到谅解。

  尊敬之心是礼仪的根本。

  这可以从古人创造的文字来看:繁体的“礼”这个字的本意是指敬神,引申为尊敬。仪,容也,引申为形式、仪式。把一个人内心对自己、他人、集体、事业、社会、自然、民族、国家的尊敬之心通过得体的美好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礼仪。所以只有内心充满了敬意,你才会显得彬彬有礼。

  比如,在与人交往中,约会是常有的事。与人约会最重要的是守时。一个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人是不会总让别人等候自己的。除非你有突发的紧急事务而又无法通知对方。礼仪小姐之所以能一直等候,实在是继承了“尾生抱柱”的美德,也是对自己诺言的尊重。

   三、“礼”的悲哀

  中国被世人称之为“礼仪之邦”,这是华夏子孙的光荣。对于一个文明社会来说,讲“礼仪”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润滑剂,是维系社会健康的良药。但是润滑剂用滥了同样会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良药服过了量无异于吞毒。

  有这样的一件事情:

  一位司机酒后开车将行人撞死,自己也因此坐了班房。究其原因,就为了一个“礼”字。那天,他开车为朋友拉家具,那位朋友在感激的同时想起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礼训,便设宴招待了这位司机。可偏偏这位司机又信奉“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的礼谚,虽明知酒后开车为法纪不容,但盛情难却,为了不失“礼”,只好自己给自己开了违法的绿灯。结果竟为了一个“礼”字办了件终生遗憾的蠢事。

  某县一位农民在邻居大办喜事的同一天,喝下农药离开了人世,他就是因为自己送不起礼,怕“失礼”被同村人看不起,甚觉脸上无光,无脸活在这个世上了,成了“礼”的殉葬品。

  当人类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还有一些人抱着封建礼教、礼规不放,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邻居李大妈的儿媳妇面前总摆出当年自己那位婆婆的威严,照着数不尽的老礼来衡量儿媳妇的一言一行,家庭气氛紧张。

  由此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老祖宗留下来的“礼规”、“礼法”、“礼训”以及有关的一切传统做法都应该重新审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然应当保留,但有的规则应该去其糟粕。对于有用的,用时需适时适度,而且用时有的应赋予其新的内涵。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