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心城区人口逐步向城郊接合区域转移。步入生育旺盛期的人群主要为80后,本市户籍80后家庭的平均生育意愿为1.2个孩子,这些家庭中约有80%的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二胎开放了,80后可能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独生子群体。从我们开始,到我们结束。我们这代人是该庆幸还是悲哀?!这是80后们的心声。
实际上,尽管媒体上炒得热火朝天,但市民对“二胎”也都是停留在说嘴的层面上,很多年轻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但都对“二胎”意兴阑珊。有网民就说,“在北京能生二胎的,要么是爱心泛滥,要么是金钱泛滥,而爱心泛滥的是少数。”
29岁的吕小姐,3个月前刚刚荣升妈妈。她算了一笔账:“孩子出生刚百天,她和老公已经花掉了近2万元。出生时给孩子储存脐带血,第一年就要交近6000元。因为三聚氰胺的阴影,孩子的奶粉大多是让老公或让朋友从香港、澳门买,近300元一罐的奶粉,没几天就喝完。孩子的衣服、玩具、童车、童床、营养素,几乎天天都有上门送货的快递公司。给孩子到照相馆照百日纪念照,一个套系就要2999元。”
吕小姐说,孩子2岁半要上幼儿园,又是一大笔,她的一个朋友为了让孩子去一所知名幼儿园,光赞助费一次就交了6万。这些钱都需要提前攒着预备好。
中国的“80后”被称为独生子女一代,而现在他们很多已成了爸爸妈妈,开始“独生二代”。越来越高的房价、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使这些年轻人成了房奴、卡奴,生孩子之后又成了“孩奴”。因此,众多80后吐槽,虽说二胎政策放开了,但在物价飞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生一个孩子就够呛,多生一个真心吃不消。
笔者认识一对夫妇,80后,大学毕业后留南京工作,每个月3000——4000的工资两个人过得还算凑活。2009年,两人有了第一个孩子,小女孩很是可爱,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两人省吃俭把孩子拉扯大。前几年,男方家长要求两人再生个男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夫妻俩终于答应下来。然而,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夫妻俩不得不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回到老家,如今生活拮据,两人的工作状况也大不如前。
因此,不少人发现平素辛苦工作挣来的钱,在支付房贷、孩子抚养教育的开支之后,往往手头拮据甚至入不敷出,这令他们对“生二胎”敬而远之。政策放开了,养孩子还得靠自己,生不生二胎年轻父母还得看自己情况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