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初萌于严冬,繁茂于早春。她有竹一般的坚贞,像松那样的精神,常引得诗人吟诗作赋,聊以寄托情思。晋?夏候谌[chén]的《荠赎》可算得是代表:“钻重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永安性于活寒,差无宁乎暖燠[yù]。”
春暖花开时,荠菜洁白如玉的小花,犹如一群群白色的小蝴蝶,翩翩起舞,使大地充满春的活力。有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诗为证: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城中的桃花和李花害怕风吹雨打而凋落的时候,野外小溪边的荠菜花却不畏风雨,正在喜气盈盈、朝气勃勃地迎春盛开,让人不由脱口而出:原来,春天在这里!
荠菜虽是田间野草,由于其味与众菜不同,很早就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历史上是人们常吃的一种蔬菜。古代的蔬菜很少,常见于文字记载的主要有五种:葵、藿、韭、菘、荠。葵即冬葵;藿即黄豆苗的嫩叶;韭即韭菜,今仍用古名;菘即白菜;荠即荠菜。《诗经?谷风》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至宋代,它仍是人们喜欢的菜品,历史上有关荠菜诗词多出自宋代名家的作品中,就可见一斑。此后,历经千年荠菜依然为上品之菜肴。
荠菜本是山野之物和救荒之物,素来自生自长,喜爱者自采自食。然而,因为喜欢吃荠菜的多起来,成为春季里人们争相品尝的佳味。苏东坡赞美荠莱“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是少有的“天然之珍”。陆游对荠莱有特别的偏爱。在旁人眼里“食荠肠亦苦”,他却认为“寒荠绕墙甘若”。诗人对食荠颇得其法:“小著盐醢[hǎi]和滋味,微加姜桂助精神。风炉歙钵[xībō]穷家活,妙诀何曾肯受人。”这种凉拌荠菜的吃法,是值得仿效的。
正是由于食荠人的增加,自己又无条件可以得到,这样就出现了以卖荠菜营生和种植荠菜的人。《明生杂录》载:“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明代陈继儒的诗中有“十亩之郊,菜叶荠花。抱瓮灌之,乐哉农家”的吟咏。
后世,随着蔬菜品种的不断增加,荠菜在农村中早已退出了正品蔬菜的行列,成为可食的野菜品种。但在城市中仍然经久不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栽培兴起,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国内各大城市也已开始引种栽培,不过仍处于零星生产的范围里。
荠菜是药。有民谚说:“三月三,地菜煮鸡蛋。”这是我国民间荠菜药用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据说,农历三月初三用地菜煮鸡蛋吃。能消恶除邪,祛除百病。
《本草纲目》说它“利肝和中”,“明目益胃”,能“利五脏”、“治目痛”。民间又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之说,人们常用它降血压。
又据明朝兰茂著《滇南本草》载,地菜“性平,味微甘,清热解,利尿止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草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莱含有地菜酸(即荠菜酸)、酒食酸、苹果酸、对氨基硫酸、胆素、醋酰胆素、配糖体等多种药用成份,具有凉血止血、收缩血管、杀菌之功效。据临床试脸,用荠菜和仙鹅草各50克煎服治疗血崩和月经过多,效果甚佳。
《中华药海》介绍说,该品荠同齐:齐者济也,此草饥荒时能果腹延生,战伤时可止血活命,功勋颇大,作用齐全故名。
荠菜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菜蔬。由于地菜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十多种氨基酸以及钙、镁、铁、磷、钾等许多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人们常常在地菜抽苔开花之前,采回嫩绿的茎叶,每当采下的荠菜,拿回家中,细细的挑选,剪去根须,然后拿清水细细的淘洗干净,经过精心烹调,做成鲜美可口的佳肴。荠菜有各种不同的吃法。人们喜欢用它做春卷、包子、饺子的馅;炖豆腐、做海鲜汤吃;做小豆腐(馇渣)吃;用它与蛋一同煎或煮着吃,与鸡一起做菜……气青香、味鲜美。宋朝苏东坡品尝荠菜之后说过:“今日食荠其美也”。自古以来就在苏扬、齐鲁、徽州等菜系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南宋诗人曾几也有《荠》诗赞曰:
“盘餐到野荠,曳杖閒挑根。
幽人此味熟,俗子谁知津。
微物经品题,便作席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