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4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岠嵎山记

[复制链接]

43

主题

44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1 13:3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岠嵎山记
岠嵎山,传说是由天神巨禺将军奉玉皇大帝之命,为镇海妖而造,山成巨禺将军劳累而亡,为纪念这位为造山捐躯的英雄,人们在他的名字旁各加上了一个“山”字,把他所造的山命名为岠嵎山,但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并不足为据。   

  南朝梁顾野王撰《玉篇?山部》曰:“岠,大山也。”明人梅膺祚撰《字汇?山部》:“岠,山曲曰嵎。”对此,《现代汉语词典》对岠、嵎的诠释进行了延续。岠嵎山之名或因此而得?或原于《尚书?禹贡》:“东表之地称嵎夷”。胶东半岛乃古嵎夷之地,谓之胶东半岛上古老之大山也。这名字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噢,这就是那卓尔不群的岠嵎山了。   

  岠嵎山,位于乳山市区西南约18公里,雄据乳山、海阳交界处,在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之内,九十九座高耸林立之山。海拔589.5米的主峰,巍然高挺,傲视群雄。因其上曾建有玉皇庙故名“玉皇峰”。从山下仰望,绿荫环抱下的玉皇山,悬峰林立,陡峭突兀,天上飞云亲吻峰尖而过。《登州府志?海阳县》载,此“山顶出云即雨,遇旱里人祈雨立应,其中峰极高峻,人迹罕至,有铁锚横贯其上,望之形甚巨”。每逢风卷云涌、雾气弥漫之际,景象则更加诡谲,此时攀援而上,如入仙境;若逢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登顶极眺,万里天水一色,无穷气象尽在画图之中。   

  这里,山势陡峻,层峦叠嶂,幽谷碧水,林木茂美,其二千八百多亩,一百八十多种绿树掩映,集于裸峰身下之大半部,松涛阵阵,真的堪称天然植物园。山中狐狸、狼、兔、獾、鹦鹉、天鹅等各种动物达170多种。游身其间,飞禽走兽时现于林,鸟鸣之声不绝于耳,令人赏心悦目,更可称之为天然动物园。   

  这里,又是天然的大花园。春日里,映山红、连翘、锦带花……竞相开放,万山吐翠,果花飘香;夏日里,绿树婆娑,蝉鸣不断,山丹花、石竹、霞草像彩云飘落林间峡谷,为幽深的岠嵎山平添了诸多秀色;秋日里,红叶染林,麻栎、刺木秋片片鹅黄,山菊花、蓝刺头等野花开得正旺,山果野枣那诱人的香色令人陶醉。   

  这里,怪石横生,峰回路转。其峰多为裸落岩石,为中生代燕山晚期二长花斑岩、正长岩。因年代久远,岁月琢凿,使奇石林立,千姿百态,又有翠绿之色点缀峰顶半部间,恰如数万平石海汹涌,白浪滔天一般,堪称一流天然石雕园。   

  天然者,大自然之所为,天成也。   

  噢,这就是那卓尔不群的岠嵎山了。   

  岠嵎山,这远古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   

  清乾隆时,乳山人冷士林在《岠嵎山记》中写到:“岠嵎山峰去海仅数里,往往有蜊鞟[lìkuò]焉,老人相传,海港昔在此也。”(《续登州府志》)又有清人周正在《游岠嵎诸山记》中也同样写道:“石壁高数仞,广如其高,其巅巨石层叠。自下望之,崇崇峨峨,秀削天成,乔松蜿蜒于上。其绝顶有哈蜊遗壳著石上,岂昔常没于海中耶?”在岠嵎山上发现有贝壳,老人们说这里曾是海港,而今却变成了高山,这一现象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可能的。史实也正是如此,今乳山市地处胶辽大隆起之牟平、文登隆起带西南部。因太古代至元古代的区域造山运动,由原海洋环境变为大陆地带。岠嵎山地质奇特,构成为岩浆岩,据地质侧量,《乳山市志?地貌》载:岠嵎山“山体岩石为中生代晚期二长花岗岩”,距今约230-137万年。原系海底山脉,所处区域至中生代侏罗纪,又因区域燕山运动的波及,形成低洼内陆湖沉积,至白垩纪又地壳隆起而成为陆上山脉。众所周知,中生代侏罗纪是恐龙家族的天下,那时的岠嵎山下一定也是恐龙的世界吧。   

  由此可见,晋?葛洪《神仙传?》:“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沧海桑田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自岠嵎山横空出世之后,它就静谧地突兀于黄海之滨,阅尽人间春色,见证了宇宙间的苍桑之变,黄海的潮起潮落,人类社会朝代的兴衰更替,千百年来任凭世人观赏评说,指点钩沉。到新石器时代起,这一带就有了人类的居住。从文明开始一直到唐宋时期又进行了一次脱骨再生之貌,直至今日焕然一新。   

  据史载,这里曾发生过两次大的地震,一次是在公元495年,一次是在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三月庚寅发生的地震,这次地震不仅强烈而且延续时间又长。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年)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也记述了这次地震:“登州岠嵎山下临大海,其山有时震动,之山大石皆倾入海中,如此已五十余年,土人皆以为常,莫之所为。”地震竟然持续了50多年,当地居民都不以为然了。但朝堂上下对此却反响颇大。当年包拯就曾两次上书奏折。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在岠嵎山东北方向20公里外黄山寺内竖立的《钦踢寿圣黄山院之碑》,对这次地震也有记载:“西有岠嵎,名峰常震,八方摇动,四面低仰。”(此碑碣现存于乳山市文物管理所)这正好与《宋史》中之记载相印证。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正是由于当年的地震,才使岠嵎山变得更加奇险多姿,怪岩横生。故此,清初学者张崧(1697—1758年)在其游岠嵎山的笔记中才有这样的描述:“岠嵎院背枕积石,层崖欲落,南向空阔,一水环抱,四山如屏,东来一径,缘溪而入,曲折幽香,不绝崎惬,峰回路转。”“四山皆石,兽蹲人立,拔地倚天,百千其状,清流急湍,琴锵筑呜。”   

  又近300多年过去了,山坡上因当年地震而坠落的巨石仍历历可观,沟谷中巨石垒垒,身临其境正可感觉到当年地震的动魄惊心。有诗曰:   

  沧桑之变造奇观,岠嵎山显黄海岸。   

  淡冶白云疑出岫,拔地倚天山水间。      

  噢,这就是那卓尔不群的岠嵎山了。   

  岠嵎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公元前206年,即汉高祖元年,刘邦在岠嵎山东北城阴置育犁县。岠嵎山被开辟为狩猎佳地和游玩之所。从而这里逐步形成大景二十四,小景七十六,步步有景,举目可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它虽无黄山之秀,也无泰山之险,但却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气质。传说,巨禺造山之时其图样规划,就是通过对华山深入考察后才完成设计的。   

  这里,春日山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