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572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析当代诗人何鹤的两首歌行体古风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135

帖子

4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12:0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赏析当代诗人何鹤的两首歌行体古风
灞桥有怀   

     

  缓步长堤觅旧痕,花明浅照灞桥村。柳色催人裁锦句,向谁摇曳不销魂?   

    灞水悠悠千载余,隋柳犹择桥畔居。画中美景今尚在,丹青妙手叹唏嘘。   

  前朝铅华浮柳浪,柳浪听莺随风漾。旧曲关塞角声中,古诗灞桥驴背上。  

  送君挥手隔篱笆,莫向春风问杨花。扁舟不解离人意,纵然咫尺亦天涯。   

  东风佯作无情已,流风回雪三五里。可怜愁似鸿毛轻,一片春心伤不起。   

  春半残时欲半消,群芳凋敝剩寂寥。独坐桥头听流水,怅望浮云牵柳条。   

  柳条已非昨日身,缘何又发一枝新。忽忆秦娥复秦月,诗心瘦似画中人。   

  别君时候拥桥头,折枝相赠解离愁。离愁仿佛红笺字,一寸相思一寸秋。   

  烟波消涨向谁诉,灞水堤边柳无数。梦里相约更奈何,断肠人恨天涯路。   

  夕阳寂寞柳无言,波光柳影摇长天。诗人浪迹身何处,故乡遥指白云边。   

  柳外白云栖远山,青山白云相与闲。世事漫如桥下水,逝水一去何时还。   

  灞水有情润岸柳,想君归兴浓于酒。不信天负有情人,我为思君一回首。   

     

  赏析:“灞桥折柳”是古典文学中描写送别的主要场景。灞桥位于西安市城东,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桥,故称“灞桥”。后来人们又在桥的两边广植杨柳。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朋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多情自古伤别离”,古人钟情于柳,可能是从“柳”与“留”的谐音中,发掘了柳的留别、留情、挽留的意象,且柳絮之“絮”与情绪之“绪”谐音,柳丝之“丝”与相思之“思”谐音。于是古人将依依惜别的情怀寄托于娇柔细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至今仍然脍炙人口、传诵不衰。这首七言古风,正是以此为题材,借古人酒杯,浇心中之块垒。开头四句写作者漫步长堤,柳丝摇曳,引发思古之情。下来八句,思接千载,通过化用王维“阳关三叠”和孟浩然“骑驴赏梅”的典故,让人不由感叹唏嘘。跟着下来十六句转入正题“有怀”,写作者当日“送君”之况。“独坐桥头听流水,怅望浮云牵柳条。”今古情怀,没有什么两样。从“别君时候拥桥头”下来十六句,则侧重于写“别君”之举,离别之思,而有“一寸相思一寸秋”、“断肠人恨天涯路”的感慨。最后四句,以“灞水有情润岸柳”、“不信天负有情人”自慰自解,“一回首”而不见其“君”,更添思念之情。全诗用韵四句一换,平仄韵交错,抑扬有度,更见层次感。诗中反复出现“灞”、“桥”、“水”、“柳”等词,并且多处使用“顶真”句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见回环之美。   

  壶口放歌   

  青海长云雪纷纷,君从白雪证前身。补天女娲疏一角,珠飞玉落溅红尘。   

  横溢八荒路漫漫,蜿蜒九曲花两岸。牧马人唱凉州词,玉门雄关通秦汉。   

  遥看大漠立孤烟,悠悠羌笛自何年。仙源泊进太白句,滚滚长河落九天。   

  乱石崩云天地惊,泥沙犹带狮吼声。天来之水何浊甚,莫怪人间难得清。   

  任它清浊难回首,横扫千军将进酒。惊涛裂岸长啸行,风云叱咤龙抖擞。   

  苍崖陡峭乱云飞,大禹精神染斜晖。乾坤莫测流九转,倒转烟云能几回。   

  翻腾巨澜何所似,正合摧枯拉朽势。倒海排山雨挟风,不知何物从何至。   

  凉风过处暑气消,接天云雾卧虹桥。我立壶口尘心净,始信江山分外娇。   

  忽复万马卷尘埃,想非鬼使即神差。且看十面埋伏处,三千铁甲扑面来。   

  沙尘搅得白日暮,地暗天昏疑无路。马嘶风吼河咆哮,大刀一曲雷霆怒。   

  狭路相逢争上游,跌向谷底更抬头。一自横空出世后,此水不屑着地流。   

    跃上龙门泻千里,纵泻千里情未已。浩瀚烟波曲向东,海阔天空红日起。   

  赏析:在新中国第四套人民币(1990年版)50元的背面,有一个壮丽的景观:壶口瀑布。它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临陕西省宜川县,东濒山西省吉县,是我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宽约400米的河床骤然被收缩至四五十米,上宽下窄,洪流在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读这首歌行体七言古风,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重新回到了古典文学的殿堂,很多似曾相识的词句在眼前跳荡,脑海里一下子就会涌出李白、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白居易、苏轼等诗人的名篇名句。其次,是诗中磅礴的气势像奔腾汹涌的河水,让人有身临其景、欲罢不能的感觉。第三,诗中交替使用平仄韵部,有如九曲黄河,于每一个转折处都可以见到一番旖旎风光,使人美不胜收。整首诗从黄河的发源地写起,重墨浓彩渲染“壶口瀑布”这一段,对其厚重的历史和沧桑变化,谓之“放歌”,更好地体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后以“跃上龙门泻千里”、“海阔天空红日起”作结,寓意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必将如红日东升、江河行地般勇往直前!全诗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情怀。我个人认为,在中华诗词复兴运动中,广大的当代诗人词客确实创作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格律诗词;相比之下,出彩的古风,尤其是长篇歌行体古风,却寥寥无几、屈指可数。这也是中华诗词不可偏废的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2

主题

32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8
沙发
发表于 2015-11-3 12: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