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0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句著名广告词的出处

[复制链接]

53

主题

53

帖子

1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9:0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句著名广告词的出处  
       谁都知道,有一种食品叫方便食品,就是事先将食物加工好,做成成品或者是半成品。这种东西容易存放,携带方便,烹制简单,吃起来快捷、方便,像面包、麻花、油条、罐头、藕粉、方便面、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溶奶粉和速溶豆粉它们,统统都是方便食品这个大家族的一员。   

  现如今的方便食品尽管种类繁多,但大都使用了化学防腐剂,吃多了,对健康不利。而咱们中国古代也有方便食品,而且还都是绝对不含任何防腐剂的。比如清朝就有一种方便食品叫“耐饥丸”,其做法如下:整半锅糯米,炒到发黄,倒石臼里晾着。再整半锅红枣,蒸熟后,去皮去核,也倒石臼里晾着。然后用大杵使劲捣,把石臼里的糯米和红枣捣烂捣匀,捣成糊状,再挖出来,团成鸡蛋大的丸子,铺苇叶上晒干。   

  清人李化楠曾说,这种耐饥丸最能耐饥,吃一丸,保半天不饿。他在浙江余姚做县令的时候,曾经号召广大群众趁丰年多制些耐饥丸储备起来,遇上灾年无粮,可以取出救荒。   

  明朝有一种方便食品叫“守山粮”,加工起来也挺容易的:大萝卜洗净,剁掉根须,刮去青皮,摆锅里蒸熟,冷却后,倒盆里,捣成泥,挖进模子,脱成砖坯,摞起来,自然风干,然后用来筑墙。   

  单看原料和做法,这种食品该叫“方便萝卜”或者“萝卜砖”才对。但是清代名医王士雄说,该食品主要是用来防兵防匪——哪天战火一起,全城戒严,市民们不能出去采购,等到面缸见底、米囤空仓的时候,可以从墙上凿下一块砖来,扔锅里熬粥喝。此物贵能防守,所以叫“守山粮”。   

  宋朝也有一种方便食品叫“馉饳”,读音跟“骨朵”类似。这是一种带馅儿食品,做法比水饺和馄饨都要复杂一些:切出来四四方方的面皮,托在手里,搁进去肉馅儿,对角折起,边缘捏紧,出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把两个锐角拢到一块儿,叠压,捏紧,成品像花骨朵一样含苞未放;然后再入油锅炸黄,用竹签子串起来,这就成了。   

  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里面,武松要为哥哥报仇,拉来街坊做证人,问王婆道:“王婆,你隔壁是谁?”王婆说:“他家是卖馉饳儿的。”说明王婆的邻居就卖这种方便食品。王婆嘴馋,估计吃过不少。   

  还有一种方便食品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名叫“餢鍮”。这两个字儿比较难读,乍一瞧,以为是形声字,读“倍榆”,其实正确的读音是“布头”,很变态。做起来也变态,发一大盆面,堆案板上搓,搓出来一个庞大的圆环,然后下油锅炸,炸到两面焦黄,捞出来控油,挂到墙上,远远望去跟大车轮子似的。   

  遥想当年,咱们南北朝的老前辈们驾着车上路长途旅行了,在其车后,定然会挂若干只炸好的餢鍮,就像今天搞拉力赛的越野车后面挂了几个备胎那样儿。只不过,那些老“备胎”能吃而已。   

  老前辈们走到半路,肚子便饿了,于是他们便把“备胎”取了下来,抱着啃,“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只要牙口足够好,那“备胎”咬起来那是香极了的。所以说,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这句著名的广告词儿,就是打南北朝这儿来的!若饕餮起那历史来,老了去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