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609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定西】渭源灞陵桥

[复制链接]

391

主题

590

帖子

18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3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灞陵桥位于甘肃省渭源县城南清源河上,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壁拱桥,因“渭水绕长安,绕灞陵,为玉石栏杆灞陵桥”之语,得名灞陵桥。因桥身拱起,宛如长虹,有“渭水长虹”之称。桥身全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纯木质叠梁拱桥。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茅以升在他的《桥梁史》中对灞陵桥的评价仅次于河北赵州同济桥。
  灞陵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系大将军徐达西击元将李思齐时,为渡渭河而建。初为平桥,传说徐达夜梦受汉武帝爱妃指点,乃以木笼装石为墩修成,桥上配以玉石栏杆,因有“渭水通长安,绕灞陵,为玉石栏杆灞陵桥”之语,徐达亲题桥名为灞陵桥,有“渭河第一桥”之称。可惜“即济行人,复通车马”的桥梁后为洪水屡次冲毁。同治年间重修,左宗棠为之题有“南谷源长”一匾。
  民国八年(1919年)由县长黎之彦、马象乾倡建主持,乡绅白玉端、徐立朝督工,陇西著名木工莫如珍掌尺,仿兰州雷坛河卧桥修建木质握式桥,在县城南门口新址修建,建成纯木悬臂拱桥。七、八年后,桥身倾斜。
  民国21年(1932年)县政府倡议维修,当地名匠何遇江、何遇海弟兄二人为技师,杨宗荣为贴尺,到民国23年(1934年)农历6月重建竣工,由单梁变成叠梁,再经画师曹海山彩绘,始成今日的纯木悬臂拱桥。桥身南北向全长40米,曲跨29.5米,高15.4米,宽4.8米。桥底部以十根粗壮圆木并列十一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凌空,形成半圆状桥体。桥面有台阶通道三条,并配有扶手栏杆。桥顶为飞檐挑阁式廊房,共13间64柱。桥两端建有卷棚式桥头屋,四角斗起,雄伟壮观, 结构独特,工艺精巧,已成为渭水一大景观。历史上曾有许多名人要员为灞陵桥题写匾额、对联和诗词。
  1981年,由于其高超的建构艺术和科学价值,被甘肃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到1986年省文化厅拨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再次维修。
  2006年6月,灞陵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桥以其精绝的工艺,独特的造型,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众多的名人雅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之辞。蒋介石、汪精卫、杨虎城、林森、于右任、孙科等人都留有匾额和题词。现悬挂于桥内的"灞陵桥"三字的匾额为书法家启功所书,还有蒋介石题“绾毂秦陇”匾额,孙科题“渭水长虹”石刻;于右仁题“大道之行”匾额,“南谷源长"为左宗棠所书。清代诗人杨景的"闻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源探鸟鼠关山月,窟隐蛟龙秦地秋。远举斜阳光射雁,平沙击石浪惊鸥。一帆风顺达千里,东走长安轻荡舟"更成了千古绝唱。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