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蝴蝶 于 2015-8-25 13:35 编辑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别称甘州张,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1986年12月张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据史料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在黑河流域繁衍生息。大禹导弱水于合黎、周穆王西巡、隋炀帝西巡张掖会见西、西域27国使臣、唐玄奘取经时路过张掖瞻仰各寺院、流沙河擒拿沙僧、猪八戒高老庄招亲等神奇传说和历史故事。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西游张掖时被这里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旅居一年之久。自汉武帝设郡至汉末300多年间。张掖与西域各国商贸往来十分活跃。自唐以后张掖作为佛经的传入必经之路,佛教十分兴盛。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全区。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81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张掖大佛寺、黑水国,肃南马蹄寺、文殊寺,高台骆驼城、许三湾,民乐圆通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9处。张掖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山丹“四坝”文化遗址;有汉代黑水国、骆驼城、许三湾等古城遗址和众多的古葬墓群;有马蹄寺、金塔寺、文殊寺、大佛寺等魏晋以来各个时期的石窟、寺庙、雕塑、壁画以及明汉古长城、烽燧等价值较高的文物古迹。张掖大佛寺寺内的木胎泥塑卧佛其身长34.5米,高 7.5米,是目前东南亚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寺内砖雕、木雕、壁画具有很浓的西夏风格,寺内藏经殿藏有明代正统十年英宗皇帝颁赐的3584卷佛经,属我国目前保存完整的佛经之一 张掖木塔建于隋开皇2年,号称西北第一木塔,张掖钟鼓楼的唐钟在河西最大,唐钟重800公斤,其声韵与铸造技术和北京大昭寺的古钟相比具有同样的文物考古价值。 马蹄寺、金塔寺、文殊寺位于祁连山肃南裕固族县境内,这里的石窟开凿年代同敦煌莫高窟同属北魏时期,其中金塔寺内的高肉雕彩塑飞天,其造型奇古,风韵独具实属罕见。马蹄寺是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历史上三世、五世达赖喇嘛都曾到这里参谒。清康熙帝曾赐“青莲筏”三字匾,金镶紫檀塔。乾隆皇帝曾赐马鞍,黄龙袍至今保存完好。寺内“三十三天”洞窟,建造奇特,在全国古代石窟艺术中独一无二。文殊寺传说是文殊菩萨显圣的圣地,古寺深藏于大山之中、楼阁云天、山寺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大山之中的万佛洞“弥勒上生经变画”最为珍贵。 张掖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为历代皇家屯兵养马的山丹军马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第一。祁连山群峰夹山寺,绿波烟岗、苍松翠柏、叠峰突起,蓝天白云映衬着雪山草地,牛羊成群,险峻神秘的“七一”冰川、自然风光的风雕群落,瓜果飘香的绿洲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及祁连山各种珍禽动植物,形成了别具洞天的自然景色,使游客驻足忘返。张掖是全国独有民族裕固族的主要聚居地。热情好客的裕固族对客人非常尊敬,醇香扑鼻的奶茶和优美深情的祝酒歌常常把游客引入奶酪、酥油茶和手抓羊肉飘香的帐蓬,传统的射箭、赛马、狩猎、别具的服饰,隆重的婚礼,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夏朝时,张掖为西羌地,公元前12年,为西戎所占。公元前221年,游牧民族大月氏在这里放牧。后来被匈奴人赶到了新疆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兵出陇西,过胭脂山,于祁连山下与匈奴决战,打败休屠王、浑邪王,两王请降。
汉武帝公元前111年设张掖郡,十六国时期为北凉国都。隋改张掖县,公元609年隋炀帝于此举办了万国博览会,唐“安史之乱”后被吐蕃所占,公元852年张仪潮收复。五代时为回鹘所占,元灭西夏统一中原,马可·波罗在此逗留了一年。明设甘州卫,清为甘州府。
当年汉武帝给张掖命名的意思是“断匈奴之右臂,张中国之臂掖”,后来匈奴果然一蹶不振,再也没有踏上这片土地 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甘肃张路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