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22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会心风雨也温柔

[复制链接]

53

主题

53

帖子

1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3:5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会心风雨也温柔
此情此景望中收,浩气随诗转镜头。   

  迎客阶连千尺浪,当春树带一枝秋。   

  轻阴馆外山多恨,半醉座中杯莫愁。   

  同道今持缅怀笔,会心风雨也温柔!   

  ——杨启东《七律.诗友参观抗联纪念馆未陪同有寄》   

  这是燕东诗社社长杨启东弟即兴创作的一首七律。我在初读这首诗作时,便被这首律诗解读空间之大所折服,也为启东弟真挚与热烈的情谊所感动。在越读越有味、越品越有画面感的意境中,让我不得不拿起手中的拙笔,表达下自己对此诗作粗浅的理解以及对启东及燕东诗友的感谢之情。   

  周末气温降低,一场贵如油的春雨欲来时,天阴沉沉的,沉得一如木兰人参观抗联纪念馆时,所生发的压抑与悲愤的心情。   

  诗社一行十人,相约自驾到位于本溪县小市镇的“东北抗联纪念馆”采风,为“本溪人写本溪”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寻找创作灵感与写作素材。   

  身为本溪县燕东诗社的社长、木兰诗社的挚友之一,启东弟知晓此事后,便要一尽地主之宜。他及时为大家联系好参观纪念馆的诸多事宜,当木兰人一到纪念馆大门前,便受到燕东诗友代表和纪念馆领导的热烈欢迎,工作人员为大家做了认真而细致的讲解。而远在大山中尽职尽责的启东弟,因林业工作的特殊原因,无法陪同大家一起参观。便即兴创作一首七律,以短信的形式发了过来。   

  当这首七律传阅到我的手机上时,我在欣赏与敬佩中,更被启东弟的热情深深地感动着。这因友情而激起的创作欲望,自然流露的动人诗句,留给我的,便是丰满的美学享受。   

  首联“此情此景望中收,浩气随诗转镜头”,直接点题,以平述的语气,道出我们站在抗联纪念馆前那种迫切、愿望得到实现的激动心情。启东弟善于抓取镜头的片断,把纪念馆中弥漫的浩然正气定格在诗句中,令人们自然而然地怀着敬仰的心情步入这历史的时光隧道。   

  诗论家说:“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这也是缘于欣赏这门艺术创造的魅力。读者可以用自己的艺术趣味来扩展诗的意境,丰富诗的含意。   

  颔联“迎客阶连千尺浪,当春树带一枝秋”,工稳的一联读出了诗人艺术创作的丰满与敬畏,也让我更敬佩诗人造境的神来之笔。当我们进入抗联纪念馆的大门时,迎面便是十四级“迎客阶”,十四级,它象征着东北人民抗日烽火滚滚的十四年。   

  九.一八事变后,本溪成为东北最早沦陷的地区之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在这白山黑水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形成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对那十四级台阶肃然起敬。不仅如此,启东弟还用诗句告诉我们,纪念馆门前的汤河也受到感染,也在为英雄流泪,水中涌起的浪花,见证着本溪英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所卷起的反抗力量。一个“连”字,把“台阶”与“汤河”两种物象融合在一起,起到了渲染环境的作用。   

  “当春树带一枝秋”,凸显诗弟心思奇巧的这一句,我相信会流传千古。本溪山区春天来的晚,远山还黛色,一些树还带着旧年的秋色,这些凄凉的环境也与人们参观纪念馆的肃然气氛相扣。“一枝秋”,前人有颂菊“抛书人对一枝秋”之说,而启东弟把一枝秋与春树搭配在一起,即营造了气氛,也暗合了北方的时令,为下句的“轻阴”之语留下诗意的空间。   

  颈联“轻阴馆外山多恨,半醉座中杯莫愁”一句,看似比较含蓄,闻声不其人,但此情此谊已然呼之欲出。我很想为这一句涂上想象的色彩,作为读者,我的理解比作者要自由的多。你看“轻阴”一词,是说今天是个阴天,也寓悲意深深,“山多恨”,从字面上看,是围绕着馆中所记载的家仇国恨之事,同时,也隐意启东弟在大山深处,不能陪同的急切与歉意,写出了诗人内心挚友情的充盈。让我仿佛看到启东诗弟在山林中急呼“我去不上,急死我啦”的率性,也附合诗弟的心性与这首诗的情境。   

  此联的后半句隐意更深,“半醉座中杯莫愁”,启东弟以劝说的语气,告诉木兰诗友,在参观结束后,一定会深受教育与感染,但也不要因纪念馆的气氛影响到午餐的情绪。同时,也于隐意中歉意地说,自己虽不能陪同,但希望大家午餐快乐,用家乡话说,那就是“吃好喝好”啊!诗弟于诗情的深沉、蕴蓄中,诚挚地表达了本溪县人热情、豪爽的待客之道。   

  诗人前三联的意境之妙,皆为尾联中的“缅怀笔”做着细致的铺垫。尾联“同道今持缅怀笔,会心风雨也温柔”之句,有诗者的寄托,也有读者的感怀,更体现诗味之浓郁。参观抗联纪念馆,缅怀先烈,牢记历史,用自己手中笔,祭奠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作为诗词同道者,这是我们此行的真正目的。你看,窗外的春风春雨点染着春意,因为知道诗人们的来意,也由清冷变得温柔起来。还有纪念馆中陈列的东北人民十四年反抗侵略所漫散的“腥风血雨”,也因“会心诗人的祭意”,应和着天气的转暖,也变得温柔起来。诗人于诗句中,赞美了木兰人的爱国情怀,也透露出古典诗词创作如春天般,必然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自去年为王志华先生写了百首诗词鉴赏后,曾和自己说过不再动笔写任何鉴赏了,皆因随着不断的学习,深感自己文学底蕴的贫乏与浮浅。而今日得此佳律,又不自觉地写了以上的文字,所表达的,也许只是启东弟诗作内涵的十分之一。   

  若有失误,不关平仄,只关友情,只关感谢!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