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59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就一个字,用心一辈子

[复制链接]

224

主题

500

帖子

53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5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8: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玉才 于 2016-5-30 10:57 编辑

     “家”这个字,一共是十笔,“十”在中国文化中是个代表圆满的数字,所谓“十全十美”。而一个家要想十全十美,就不能不用心维护和呵护。
要说中国文化中讲“家道”最透彻的一句话,我能想到的是清代集录先贤妙语的《格言联璧》里那句:“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这五条,可以说是家庭兴旺的根本法则。
而要为这些法则找一个最好的代言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以家书影响深远、堪称治家典范的曾国藩,可以作为极好的例子。
勤俭,持家之本
      古人为什么一再强调“勤俭持家”?因为只有“勤”,家才能开源;只有“俭”,家才能节流;合起来,一个家才能不断地兴旺,并持久地兴盛。只有将两点结合起来,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否则就是事倍而功半。
      而曾国藩的十六字治家箴言,也正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类似的对兄弟、孩子的教导,在《曾国藩家书》中经常可以见到。比如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他就提到,家中兄弟子侄如果能记住“勤敬”二字,就哪怕在乱世中也会有兴旺气象,哪怕是愚人也会有贤人风采。
      如果你去过曾国藩的故居,也会发现建筑的规模虽然气势宏伟,但却没有半点奢华之气。其中体现的,正是“勤俭”二字的影响。
和顺,齐家之本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就是感情上没有矛盾,行为上没有冲突。一家人只有和气、心齐,这个家的氛围才是温暖的,做起事来才能同心协力,于是才能有兴旺繁荣的气象。反之,那还叫家吗?只能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而要“和”,家里的每个人就都要注意自己的脾性修养,心中顾及他人,并知忍让。一个人在外人面前难做到如此,其实在家人面前更难做到。曾国藩曾在给九弟的信中历数李斯、董卓等虽有智力却下场悲惨的人,最后的结论是可以在自我修养中要强,在与人相处上则不可。
       相关的话他也说了很多,无论是引用古人的还是自己的,比如“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平骄矜之气”“戒傲惰二字”“不宜非议讥笑他人”等。
《朱子家训》里说:“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曾国藩正是深谙此理。
谨慎,保家之本
      “谨慎”为什么是“保家之本”?因为一个人在外做的事,也会对家庭和家人造成或好或坏的影响。比如你得罪了人,被得罪的人就可能对你的家人进行报复。所以不能不谨慎。
      应该如何谨慎呢?尽量少与人结怨,这是基本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得意的时候更要多加小心,因为此时最容易招来嫉妒怨恨。一个人得意时,也确实容易大意、傲慢甚至欺侮别人,而与人结怨。
      曾国藩一向以谨慎著称,他最终位极人臣、成为受世人敬仰的“千古完人”,也与此紧密相关;人如果太得意了,祸事很可能马上就来了,他对此很明白。所以他在家书中对弟弟说:但凡做大官,处于安逸、荣耀的境遇,就随时可能招来危险、导致羞辱;古人常说富贵经常让人走向危险,就是这个意思啊!
      换一个角度看,人如果在外面多行善、施恩、积德,同样会为家庭带来和积累福气。这就是《周易》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诗书,起家之本
      所谓“知书达理”,知书才能达理,达理才能进而提升个人的修养、家庭的底蕴。一个家庭有读书种子、读书风气,不断培积底蕴,这个家庭和家族才能人才辈出,不断往高处走。
      曾国藩对此极为重视,不但以身作则——“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而且在家书中反复叮嘱子弟要多读书。他甚至明确说,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一定要做大官,而只希望做“读书明理之君子”。
忠孝,传家之本
      “忠”这个字,在很多人看来已经不合时宜,其实其中还包含爱国、大义等永恒的内涵。大处尽忠,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胸襟、气度、志向;小处尽孝,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底线、心地。这些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治家的根本。底子打好了,格局、气象和好结果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而将这些传家,无疑就是为家庭和家族夯实了最坚实、最稳定的基础。地基打得深、打得稳,才能盖更高的楼,盖得更稳当。
      自古讲“忠孝不能两全”,曾国藩却都做到了。建功立业、为国尽忠上自不必说,在孝上他也是反复强调,其对父母的恭敬、弟弟的爱护等,在家书中随处可见,贯穿在其家族教育之中。这也正是曾氏家族二百年来兴旺发达的奥秘所在。
附:网友编《治家心经》,有趣又有用!
打是祸,骂是害,
吵闹打骂分手快。
你要东,她要西,
应求大同存小异。
买洗烧,喂领教,
家务小孩双方操。
收入钱,支出帐,
公开来往经济帐。
她遗难,你遭疾,
相互帮助亲切切。
果汁浓,咖啡香,
一个独食不应当。
身不舒,体不佳,
关怀胜过营养品。
尊敬老,爱护小,
老少都要照顾好。
夫妻跳,小孩唱,
业余娱乐感情长。
香烟戒,酒少喝,
烟酒不沾全家乐。
心有结,肚有气,
目光放远保身体。
社会大,天地广,
息怒息怨不多想。
玩新欢,甩爱人,
愧对家庭法不忍。
打扑克,搓麻将,
切勿赌博玩适当。
上班去,下班来,
招呼一声情理在。
老公婆,丈母娘,
双方长辈待一样。
家富裕,别神气,
饱时不忘饿时饥。
房间小,勤打扫,
室雅全靠布置好。
公用处,走道里,
不争不抢不算计。
水费多,电费少,
分角钞票别计较。
张家争,李家斗,
好言相劝拒浇油。
来宾客,访亲友,
热情主动不强求。
                                                                       
中国甘肃在线 编辑:袁玉才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