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怀本然 于 2016-12-10 14:30 编辑
街亭,亟待保护的古村落
一说起街亭,人们自然会想起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这个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就不再赘述。现在要说的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的街亭村,这里亟待保护、开发和利用。 从地理位置讲,街亭村距麦积城区约20公里,有温泉二处,全国养老示范基地正在建设当中,宝天高速在此留有出口,东柯大道正在修建,西接麦积山大道,北接310国道,东接仙人崖景区,处于麦积山风景区核心位置,崇福寺依山而建,气势恢宏,两条小河顺村而流,形成二龙戏珠的独特景观,村内绿树掩映,风景秀丽,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 从历史角度讲,街亭历史悠久。据当地文化站负责人仙随心讲,2004年,当地村民在神农山重建古庙时挖掘出神农文化遗迹(有炭灰层、磨制石器、“祭天石”、黑红陶器以及动物化石等),经专家鉴定,认为街亭神农山是炎帝神农氏发祥地中心及祭天场所。街亭村也是先秦发祥地之一,街亭一带出土的秦人墓葬数量众多,文物丰富。 从居住情况看,原有建筑是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设计,十字形街道,四条大街,东西街长约五百米,东西城门楼子保存完好,山陕会馆尚存。临街两旁都是上楼下店两层铺面,村子内多为明清建筑,千室连甍,规模宏伟;石坊牌楼,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竹藤古巷。 2015年6月10日,据新华网甘肃频道报道,街亭被评为甘肃十大最美古镇。 按理说,这样一个承载着天水历史底蕴,位置优越,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考古价值很高的古村落,理应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但当你进入村子时,眼前的景象令人瞠目结舌。 村子中间一条十字形的主街道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硬化的水泥路,现已破烂不堪,街道两边的铺面新旧不一,有的频临坍塌,有的已自已翻新,建起了二层小楼,横七竖八的电线在街道的杆子上缠绕,商户门全部将商品摆在了店外,使得本来就窄的路面越发拥挤。 仙随心带着我们一行10多人,穿大街、走小巷,看了好多户古民居。所到之处,看到的不仅是古民居,还有数不清,道不明的大小石器,它们都散落在村民在院落或巷道里。有些院子,由于房屋屋脊开裂,即将倒塌,已多年不能住人,院子里已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一派狼籍。这些年代久远,风格各异的古民居,像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虽然现已风烛残年,风采不再,但从它摇摇欲坠仍坚挺不倒的气势中,仍能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和主人的荣耀。 村民们对我们的到来不仅没有欢迎,反而有些厌倦和反感。和他们交流后才知道,村民对古镇保护给予很大希望,月月盼,天天等,总想政府能统一组织,予以施工。不想一天天过去了,来了一拨又一拨,看了一遍又一遍,拍了一次又一次,却没见有任何行动,他们依旧住在黑暗不堪的旧房子里,既不敢改造,也没能力改造,让他们伤透了心。有的村民看到我们来了,大门一锁,走了,直接不让进了,因为他们烦了。有个别情况好些的村民干脆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已拆了建起了高楼,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有一户村民指着她家的古屋说,现在修的东柯大道要从她家院子过,这房子属于拆迁的,但到底怎么拆,她们还知道。她希望政府能有个明确的说法。眼看着这些住在塌房烂院里苦苦等待,不愿拆迁古民居的村民,我心情非常沉重,无法用语言答复这些朴实善良的乡亲。 离开街亭,我思绪翻腾。陕西、四川等省古镇旅游如火如荼,有的地方没有古镇建古镇。而在天水,像街亭这样一个传承了天水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村民宁肯住在破旧的老屋里,都舍不得拆迁改造,难道相关部门就不应采取保护开发利用措施吗?退一步讲,如果经过国家相关部门鉴定,真的没有保护价值,就应给村民一个明确的交待,让他们别抱幻想,自想办法。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街亭的许多东西是发展旅游的天然资源。传统手艺比较普遍,如卖豆腐的、酿醋的、卖凉粉的、打铁的、编席子的、纳鞋底的等等,这里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如结婚时的闹新娘、正月初九的社会汇演,都很有特色。街亭又与麦积山、仙人崖、净土寺、温泉度假村、养老示范基地、东柯工业园、翠山综合治理工程连成一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如能恢复街亭古镇建制,或者成立专门的街亭古村落保护组织,集中力量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做好街亭的保护与开发,就为天水旅游再增一大亮点,有百利无一害。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古人已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有关组织如果不加以保护利用,而任其灭失,将愧对古人,愧对国家、愧对人民,罪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