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7月29日报道 受众要认识并理解媒体的特性,媒体报道的事实往往是具有特异性、冲突性的。报道中的“讹人老人”,相较于2亿多老人来说,量级上微乎其微。仅凭媒体报道的案例,不能得出老人整体素质下滑的结论。
笔者原本以为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1992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它来论近年来屡屡发生的老人讹人事件,定当有高论。没有想到被人民日报七百二十八字的评论给惊到了。这种见识和认知,哪配世界十大报纸之头衔?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彻头彻尾的坏到底,故意模糊掉问题的实质,说些正确无比的废话,这不是无耻么?
新闻报道老人讹人,报道的是当事老人讹人事实,哪个报纸新闻说了全体老人素质下滑了?老人确实有2亿多,但是讹人的老人如果不管,只会由当初的个别变成无数的个别!就像人头疼一天是小毛病,要是经常头疼,那还能说身体是好的,不去治头疼了么?出现问题不敢直接面对,总说出问题的是个别的,整体是好的,那除了糊弄别人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新闻媒体不是为了拍马而生的,而是为了监督政府反应社会问题而生的,不曝光问题,只唱颂歌那是春节联欢晚会的事情,那个地方需要的是欢乐和祥和!至于人民日报说还有大量的年青人在扶起老人后并没有讹诈年轻人,这没被媒体报道。没被报道的原因是没有新闻价值,还拿最近的电梯吞人事件举例,真让人汗颜。
报道电梯事件,引起全国电梯安全检查,这本来是件好事,为何在人民日报那儿就讨不到一点好呢?报道老人讹人事件,是想提醒有关部门及时的介入处理,以正社会风气。何以就认为是给全体老人污名化呢?如果这股风气不正,讹人老人得不到处理,年轻人还有多少胆量扶起路边摔倒的老人?在我们这个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年代,年轻人扶老人总有心理负担,能是个好事?
人民日报不去反思为什么讹人老人的新闻越来越常见,反而以老人总数多来辩白,实在是让人感觉到匪夷所思。难道人民日报的作用就是为政府不作为找借口,为讹人老人提供胆量?更为让人吐血的是,人民日报居然说因为做媒体的大多是年轻人,没有退休老人参与,所以没人为他们代言!这不是侮辱了整个媒体界人员的职业操守?
朝廷有人好做官那不是法制观念,那是潜规则思想。年青人掌握媒体只为年轻人说话也是一种主观的认定,难道人民日报对我国的法制如此的没有信心,认为潜规则才是这个丛林社会的法则?媒体的正义和良知,在人民日报眼里是不是狗屁不是?对于讹人老人的问题,人民日报难道不知用道德来讲,那不等于就是说一堆永远正确的废话么?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再多的高调也是唱给外人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