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6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选人名单出炉 六成来自高校

[复制链接]

327

主题

403

帖子

12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7:2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57名初步候选人中,有94名来自高校,占总数近60%。
  ●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入选者占比较大。数学物理学部23名候选人中,有8人获得国外大学学位,占比超过1/3;化学部25名候选人中有8名海归人士,占比达32%。
  ●初步候选人中,年龄段主体分布在51岁至60岁间,占候选人总数的59.2%;年龄在50岁及以下候选人数接近总数的1/3。
  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近日公布,通过对增选有效候选人的通信评审,157人入选,其中数学物理学部23人、化学部25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人、地学部2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0人、技术科学部30人。按照惯例,中国科学院将于年底公布最终增选名单,最终增选院士不超过65名。
  高校仍是培养院士的主要基地
  名单显示,157名初步候选人中,有94名来自高校,占总数近60%,人数较多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据了解,中科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11年中科院公布了145人的初步候选人名单,2013年中科院公布了通信评审前的391名有效候选人,其中来自高校的候选人超过半数席位。
  从最终增选的院士来看,2011年中科院新增51名院士中30人来自高校,占比接近60%;2013年新增院士53名,其中26名来自高校,占比接近50%。
  过去多年遴选的院士中有不少在高校、科研机构有行政职务。为回应公众对院士“官员化”的质疑,中科院在2014年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对院士遴选、增选机制、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完善。
  新政规定,院士遴选渠道只有院士推荐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两种渠道,候选人提名院士从两个变成三个,本学部的院士则从三人变为两人,以便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纳入院士增选范畴;“谢绝”处级以上官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终选”机制,新当选院士将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
  记者发现,2015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上已不见处级以上官员的身影,但仍有4名国企负责人成为候选人。
  此外,在今年新增选的名单中,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入选者占比较大。数学物理学部23名候选人中,有8人获得国外大学学位,占比超过1/3;化学部25名候选人中也有8名海归人士,占比达32%。
  医学和化学领域入选人数增多
  今年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的候选人名单中,医学领域有18名候选人,超过生命科学领域。2004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将生物学部更名为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自此,陆续有一批优秀的医学工作者被选为中科院院士。今年医学领域的候选人除两名研究流行病学外,其余则致力于研究医学的不同细分学科,呈现多样化趋势。
  在今年的生命科学领域候选人名单中,研究遗传学的候选人有4人,占比1/3。遗传学是近年生命科学领域的热门学科,自2001年起每年都有研究遗传学的学者入选为院士。
  中科院在2004年将技术科学部划分为信息技术科学部和技术科学部。新增选的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在历届增选的院士中数量最少,在今年的初选名单中也占比最小,约为12.7%。从学科研究方面来看,信息技术科学部更倾向于交叉学科的研究。以今年的初选名单为例,候选人来自包括数学/信息科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半导体光子材料与器件在内的交叉学科。
  化学学部在2001年至2009年增选院士中比例不断提升。2011年新增院士占当年新增选院士总数的13.7%,2013年该比例增至16.98%,这种上升趋势或与近年来社会对环境、能源和材料的巨大需求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有关。
  从化学学部内部来看,在2001年后的增补院士名单中,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四个传统学科在院士增选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近几年,新兴研究方向上陆续有院士产生,如2011年研究精细化工的田禾,研究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的张俐娜,交叉学科如环境化学领域也诞生了院士。
  院士年轻化趋势明显
  2006年,中国科学院曾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修订为“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
  对此,有人认为中国科学院对院士遴选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有声音认为其反映了中科院院士选拔机制有待完善。2007年,科学家李爱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却几度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因就在于在参选过程中达不到规定票数。
  有研究者建议,为弥补投票制度存在的缺陷,国际国内重大科技奖励和学术荣誉,如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图灵奖等重大国际奖项和国家自然科学特等奖的获得者应直接入选两院院士,无需进行投票。
  此外,在2001至2005年的增选院士年龄构成中,61至70岁的年龄段占据主体地位。对此,有研究者认为,院士的年龄结构老化将影响其持续创新能力。
  而在今年的初步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为74岁,年龄最小的为43岁,年龄段主体分布在51岁至60岁间,占候选人总数的59.2%;年龄在50岁及以下候选人数接近总数的1/3。进入新世纪后,50岁及以下增选院士的人数逐渐上升。2011年的51名增选院士中,有29名分布在50岁及以下年龄段,2013年的53名增选院士中,有22人年龄在50岁及以下,院士年轻化趋势明显。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