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请叫我女神 于 2015-7-21 10:47 编辑
入梦西塘千千万,只期西塘记住你一瞬间。 细雨霏霏的一个夏日,清风摇曳的西塘。 一、西塘的桥:画在心间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 碧柳丝丝垂旧事,为谁摇落为谁眠? 这首诗中的意境莫不就是眼前的桥影?
透过古镇最早的高桥“环秀桥”的桥洞看去,绿影婆娑,水波粼粼,春夏秋冬在这画框中吟唱着水乡小曲。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 据文献记载,西塘在元代成市,明代建镇,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徽派的文化和建筑技术带到西塘,到了民国时期,西塘已成为商业重镇。 站在环秀桥上俯瞰潺潺流淌的市河,乌篷船吱吱呀呀地川流而过,靠西街的一侧是整个西塘古镇的临水民宿集中地,整一溜前低后高的二层结构两坡顶砖瓦房,虽然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端正,但却隐去了飞檐翘角的华丽,门窗立柱多圆少棱,一如古镇的民风和气质。 丝丝小雨化入河中,灰瓦白墙,青苔木栏,户户相连,鸡犬相闻,每扇窗后随时会飞出几句吴侬细语,又或许是一杆湿漉漉刚洗净的衣衫,在这个“活着的千年古镇”中,烟雨迷蒙下柴米油盐、劳作生息、爱横情仇、缘起缘灭的故事在交错发生,时光在每一寸水面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二、西塘的街:粘稠的生活气息 西塘古镇的街道是小巧雅致的,一如江南的委婉内敛。
淅淅沥沥的雨季,毛糙斑驳的砖墙贪婪地吸纳着湿润的空气,石板路面折射出水渍的柔和反光,此时的西塘小街温婉沉静。 三、西塘的弄:曲径通幽 弄是湿润的故事,用怀古研磨,越磨越厚重。
这擦肩而过的5个女孩,短裙女孩的过去不就是校服女孩的现在吗。在这个窄窄的弄中,生活像走马灯一样的周而复始。
西塘“一线天”——石皮弄,是西塘石弄的代表。 石皮弄是西塘王姓子孙两宅第之间形成的一条弄,据资料石皮弄墙面由216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地面铺就168块石板,全长68米,最宽处1.1米,最窄处仅0.8米,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
在石皮弄中走了两回,高耸紧凑的石墙内并没有明显的逼迫感,也许是因为它的距离并不长,也是是因为它的两端连接着现代都市和传统古镇,无论向前或往后都能找到自己喜好的生活,它就像一条时空隧道,连接着古镇前身和今世。 四、西塘的船:流动的江南 水色波光泊锦堤,楼台庭榭小乌篷;何处不相逢。 木船、摇橹、乌篷,古镇的小舟洁净素雅,从“送子来凤桥”出发,搭乘乌篷小舟沿市河缓缓而行,两岸江南尽收眼底。
五、西塘的铺:时代缩影 原创制作衣裙受到了文艺女青年的追随。 在这个几平方米的屋檐下,个人过着个人的生活,度着自己的光阴。 每张精心挑选的明信片总是载着游客美丽的回忆飞向远方。 咖啡馆混合了荷尔蒙、情趣、外来文化、本土烙印等多种气息。 江南老酒后劲十足,懂得的人才能把握。 细腻而带有甜味的生活在西塘唾手可得。 西塘的兔子多是雄性的,这里的兔女郎退居幕后,出来招待四方来宾的均为这种英伦管家型的兔先生。 收集展示老式器物是向怀旧进行坚定地表白。 六、西塘的人,古镇核 这张照片是华裔摄影家刘香成反映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中国云南时髦的男青年。 这是2105年夏,我在西塘烟雨长廊下偶遇的四位女孩。 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意味? 西塘的眼镜店橱窗。 这四位墨镜姑娘,最抢眼的就是每个人的脸上都装饰着一副大大的墨镜。 今年夏天有多少姑娘、小伙鼻梁上顶着这大大的彩色太阳镜?30年风尚轮流转。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威尼斯水城、西塘古镇,旗袍和面具,西塘气质的包容与混搭在这小姑娘身上和谐一现。 这穿着改良旗袍站在饭店门前招揽生意的波波头姑娘又在想着什么? 还记得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2吗? 西塘的神韵可以驾驭古今中外,侠女仙姑各有舞台。 文艺女青年的一杯咖啡寄托了多少内心的思绪。 在这样的古镇,艺术和追求艺术的人是不可或缺的。 七、西塘的民宿:枕水人家 八、西塘的夜晚:激情与温柔同行 酒吧街属于年轻人,这里的激情和狂野,无论你爱与不爱,傲然地矗立在那。 透过窗棱的温暖橘色,装点了古镇柔美的夜。水面上闪闪点点的灯光传递给人“家”的温暖。西塘是柔软的,柔软的总能让人沉醉那么片刻。 人是古镇的核心,原住民的存在和传承,才是古镇“活着”的根本。西塘的魅力来自这里真实的原生态民间生活。 千年西塘,宛若夏日里盛开的一朵莲花,生机勃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