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534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大国工匠引出的话题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5

帖子

6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19: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几何时,从西边吹来的一股风,在神州大地上,旋起。如夏天的一场白雨来得快去得快。   

  铺天盖地的媒体报端,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浪潮。书包减负,学生松绑,快乐学习,一片详和的氛围。   

  “素质教育”听起来固然美好,和乐而不为,但是,落实到孩子们的头上却大相径庭,难以预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考、就业、工作,无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因此,作为民众来讲,现实的竞争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社会细胞。于是竞争无处不在,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为下一代创造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平台就有了不同的人生起点,不同的起点,决定不同的前途和命运。   

  不管是富裕的家庭还是贫穷的家庭,都有不同的竞争平台,只是竞争的起点不一样罢了。就普通的庶民百姓来讲,要在若大的纷纭繁杂的社会大舞台中有一个自己的角色和立足之处,必然会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出人头地,占得一席之地。那么教育就成为人们唯一的没有捷径可走的通道。   

  那么重视教育最现实最普遍的作法,于大多民众而言,就是从胎教开始。胎教也给社会创造了商机,五花八门的胎教应运而生。胎儿出生后,接着是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附之了大大的商机和匹配了砸钱的标把。缕禁不止的学生的书包不断的膨胀,捌弯抹角的奥数,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几乎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从家长心里的角度来看,素质培养和应试教育都想兼得——如鱼和熊掌。   

  但是两种利益选其一,从现实出发,应试成了实际利益的首选,为此,外来的素质教育在贫脊土壤生不了根;传统教育成为丢不开的拐杖。   

  每一个家庭的期望用一句话概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跻进了大学,如释重负。大学是一个驿站,凡是种种,进入大学如进入天堂,成为学子歇脚的地方,高门坎低围栏,好一个修身养性的去处。好多孩子在大学里,睡大觉,打游戏,谈恋爱,抑郁,精神分裂,自闭,多少个血淋淋的鲜活例子,呈现在眼前。   

  学训。为六十分呼喊万岁,以获得一张盖着红红圆圈的就业通行证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失去了原有的本真,这不是误了一代人吗。   

  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突然发现,社会那么陌生,现实那么残酷,自私的一代与社会大同,社会大融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没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追求精神,形成一种扭曲的心态。   

  一些大学生想像中的职业,应该是穿着光鲜的衣服,干净的白领出入写字楼或机关大院;其他的与已无关,况且动手自己不会。   

  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承了千年的儒家等级思想,还在国人头脑中扎下了深深的根须,也导至今天的大学生对择业方面产生误区。于是社会不公,社会不融我,无奈之下,哎声叹气,怨天怨地怨父,失去了进取精神,意志消沉。幻想,仇官,仇富,仇社会……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民族,一个人,失去了精神和意志是可悲的,是没有骨头的,也是危险的。   

  从一个国家来讲,特别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的是大批的实用人才。从教育方向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跻进了普通高校,而没有跻进去的,落下来的学生才不情愿地进入高职学习,从这个先天不的基础群里,就能预期到不可能孕育出大批的高水平的国之工匠出来。   

  中国正处在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的关键时期,国家急需培养的一线有知识有文化的实用型人才。有了这两个基础条件,再有众多实体企业这块土壤,才能成长出大批的大国工匠。   

  在收看大国工匠系列节目时,让人心之感慨,发现他们中有很多都是没有太高文化的精英,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这些精英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来讲也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专注与磨砺。因此,小工匠也能铸就人生辉煌。   

  所以,中国教育应该在大学教育设置上下功夫,进行一番真正的改革。从总体布局来说,从小学到高中设置一些实践教育课;大学教育方面,就只保留少数培养高科技研发人才的顶尖大学而外,大部份的普通大学应该培养高职实用人才为主。设置低进高出的门坎,让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就能知到,进去以后自己应该学些什么,重点是什么,今后出来该干什么。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学有所用,人尽其才,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各尽所长。   

  通过这种结构变化才能达到社会需要与教育培养方向的和谐统一。学习,实践,创新才会有一个民族的未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沙发
发表于 2016-3-23 15:1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