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建小康 ——临夏县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工程”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马成良 张晓东 候占斌 一个个标准化的村级服务中心,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次次重点理论培训,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了基层组织和干部服务群众的素质与水平;一件件完善的制度机制,让各族群众诉求有了反映的渠道,不出村就能办成所有的事。 来到临夏县土桥镇重台塬村,一排排危旧房改造后的新房格外醒目,平展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给老人、孩子们提供了锻炼、娱乐的场所,布鞋加工厂、联户养殖小区,成为全村400多户群众脱贫致富的“助力器”。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提升,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成功打造了党建、双联、扶贫“三位一体”的示范村。 重台塬村的变化也是临夏县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工程”建设的典型缩影和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临夏县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最大政绩和主责主业的理念,围绕“夯实基础、精准管理、典型示范、创新服务”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严格落实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深入推进党建双联扶贫“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建立了问题倒逼、成果转化、揭短亮丑、盯紧看牢等工作机制,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村级组织的规范建设是服务各族群众的主阵地。近年来,临夏县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支持、项目共建、群众参与”的新模式,紧扣“建、升、管、学、用”五个环节,在全县25个乡镇修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71个,特别是去年按照“占地一亩以上、建筑面积不少于140平方米”的标准,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7个,并统一配备了开放式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建成规范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8个,全面提高了村级组织引领发展、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针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县上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三级为民服务平台,开展“五线”服务,即:通过三级服务平台提供“日常服务”,开通在线服务邮箱提供“在线服务”,设立便民服务热线提供“预约服务”,为五保户、孤寡老人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群众提供代办“委托服务”;同时加大对村为民服务中心门牌多、资料多、展板多的“三多”现象,按照“六化四统一”的要求,进行集中整顿,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 有了好的阵地,如何提高各级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是检验群众路线教育成果的关键。为此,县上把党性教育工作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开展“大培训年”活动,建立培训教师资源库,采取专家授课、领导讲堂、交流互动、实地观摩等多种方式,分3期对全县县级、科级干部进行了党的建设和从严治党、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员轮训,并对全县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进行了全覆盖的集中轮训,累计开展专题讲座294场(次),上党课250多场(次),讨论交流300多场(次),培训人员3万多人(次),提高了各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为了把这批党员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县上利用176个远程教育规范化站点、流动党员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定向对485名流动党员推送最新党建动态、最全党务党史和政策法规学习资料,已有300多名流动党员加入微信公众平台,已发布各类信息500多条,网上教育1.5万人(次),咨询交流服务160多人(次),让他们在外也能了解党的相关知识和县内的发展情况。
同时,不断拓宽网络教育渠道,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组织的党建网格化管理电子平台,对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实行精准到户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了农村社会治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基层干部,不仅能维护一方的平安,而且能带领群众的脱贫发展。县上坚持村级组织上管一级、“能人治村”,建立了致富带头人、优秀企业家、复退军人、待业大学生四种台账,将致富带头人选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占村“两委”委员的60%以上,通过倒排序筛选确定软弱涣散基层党支部51个,向全县22个软弱涣散村和10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党支部共选派第一书记118名,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达沙村作为全县精准扶贫的主战场,面对基础条件落后、产业结构单一、致富增收缓慢的实际,村党支部书记马祎充分利用双联平台,积极衔接帮扶单位,硬化村社道路21公里,修建便民条6座,改造危旧房105户,为全村258户1000多人拉通自来水,协调发放惠农贷款200万元,高标准整治农田1000多亩,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当归50亩、云杉10亩1万株,组织输转剩余劳动力600多人,使达沙村实现了村社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和危旧房改造率三个“百分之百”,年底将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全村人在“火车头”带领下,将以矫健的步伐向小康社会出发。 每季度末,全县219个村的群众都会自发的集中到村委会,向县直相关部门、所在乡镇有关人员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反映个人诉求,对村“两委”履职情况、村级事务管理、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的决策实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民主评议,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管。 每季度由乡(镇)党委副书记任队长,包村领导任副队长,抽调财政、国土、农牧、民政、司法等相关人员,组成综合服务队,定时在村社集中的地方,实行“乡村民事联办服务日”,为群众提供综合服务。 这是去年该县在基层党建中的创新举措,该县还建立了村“两委”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村民委员会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等领导、决策、工作、监督、激励制度,村级事务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特别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设立,形成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 北塬乡钱家村在精准扶贫中,结合本村蔬菜种植和布鞋加工两大特色,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在产业链上建立了两个党支部,将产业链上基础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发展成党员,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目前,布鞋协会现有会员50人,其中党员7人,吸收剩余劳动力126人,布鞋月产量达6000双,月销售额达15万元;蔬菜协会种植户达458户,种植日光温室40座,种植面积达到1235亩,年产各类蔬菜56吨,年销售额达50多万元。 该县针对农村、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教育卫生等领域党建工作薄弱的问题,制定下发了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制度,明确党员发展计划和发展党员的要求、标准、原则、程序,突出政治理论、党建知识和职业技能开展教育培训,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92名,发展党员198名,乡镇卫生院、农村小学、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95%、95%、35%、90%以上,全县共培养党建示范点83个。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临夏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以高度的自觉、饱满的精神面貌积极投身到小康社会建设之中,鲜艳的党旗在大夏河畔高高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