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22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辨析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5

帖子

6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22:3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辨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前,有必要先探究一下“境界”一词使用范围的演变。这个词早在西汉甚至更早的先秦就被使用,不过意思只是地理“疆界”的意思,如《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列子》虽是先秦经典但曾被西汉刘向整理,故为了阐述严密,这个词的使用时间界定为“西汉或更早的先秦”。后来佛经传入,扩大了这个词的内涵,如《无量寿经》中有句话,“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解释佛经的专家给此处的“境界”许多令人难解的观点,在此不做学理探究,只凭直觉把这句话解释为“比丘对佛说,这(句话)意义宏大深刻,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佛经的传入把境界的意义从物理疆界扩展到精神意识疆界,或者说从客观疆界扩展到主观疆界。   

  王国维把“境界”一词引入到词论界,赋予它新内涵,并使其失却本意,如《人间词话·正文·第9则》有言: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作者的自得之意可见一斑,套用王国维自己的话来点评一下就是,“著一‘拈’字境界全出矣”。虽然不能断言王国维词论的核心概念“境界”来自佛经,但从《人间词话》中涉及这一词的语句中不难看出,王的“境界说”更多的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如:   

  《人间词话犯铰挤第13则》: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人间词话氛姆第3则》: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氛姆第4则》: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人间词话氛姆第6则》: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间词话犯铰挤第10则》: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引用这五则词话是按照逻辑顺序而非作者的撰写顺序,分别批判和继承了气质、神韵(也包括兴趣)等词论概念提出“境界”,界定了“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分类,明确带给人优美和宏壮的两种审美感受并进而指出喜怒哀乐也是一种境界,总括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看出,王国维对“境界”只有感性描述没有明确内涵,这让人感到遗憾又觉得幸运——文学本身就是混沌的,它是审美而非科学,解释得过于直白反而失去了许多趣味,混沌意味着多种可能性;但是,如果连这个概念的内涵都不清楚,就如同战斗中所用的武器只是让人感觉顺手而对其组成材料并不明确,这恐怕也会让人对不可预知的情况产生恐慌。   

  王国维的诸则词话有互相“矛盾”的地方,特别是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区分上:   

  1.“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否定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区分的合理性?   

  2.如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那么谁“采”菊,谁“见”南山?   

  3.如何在教学论中,准确判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如果把引用的五则词话倒序来看,以上三个疑问则迎刃而解:   

  首先,综合“一切景语皆情语”“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两句话可知,诗词中的客观物象都是作者情感对象化,都是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恰当的融合。   

  其次,“无我之境”是定格的静态的画面,抒情主体“我”处于隐性状态;“有我之境”产生于人的情感起伏平复之时,抒情主体“我”处于显性状态。   

  最后,“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客观事物都是我主观情感的寄托或外化,“我”和“物”,是看和被看,因为“我”情绪波动刚刚平复,顾不上想“我”在“物”眼中的形象;“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分不清“我”和“物”,并不是没有“我”,而是“我”被客观化了,“我”和“物”在互相的看与被看中融为一体。   

  总结一下,没有纯粹的“无我之境”,“有我”是绝对的,“无我”只是相对于“我被客观化”这一情态而言的。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并没有否定“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区分的合理性;采菊的陶渊明也被菊花采去了“功利心”,故“我”悠然,“山”也悠然,山我合一;在分析诗词意象过程中,重点要看其中的“我”是否被客观化,是即“无我”,反之则“有我”。举例而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无我之境”;“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是有我之境。   

  举了这些例子,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疑问,王国维说“无我之境优美”“有我之境宏壮”,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妥帖:如,“泪眼问花花不语”是有我之境,但似乎并不“宏壮”,“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无我之境,反倒“宏壮”;再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无我之境,“优美”来描述并不合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是有我之境,倒很“优美”。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在王国维的所举例子中,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观点说得过去;但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语文蜘蛛曰: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学内容是“有我之境”,关注学生表现是“无我之境”;关注考试成绩的是“有我之境”,关注学生人格完善的是“无我之境”。古今为师者,至有我之境为多,然至无我之境鲜矣,唯自命不凡之士方能汲汲以求,景行行止。至此中国梦之舟启航之际,吾将勉励前行,不负平生所愿。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