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94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年前古兰经手抄本现身东乡

[复制链接]

372

主题

553

帖子

17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6:0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省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发现了一部极其珍贵的约千年以前的《古兰经》手抄本。近日,由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邀请7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对该手抄本进行初步鉴定,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这部手抄本《古兰经》所采用的封面风格、彩绘艺术、书法字体及纸张均起始于公元8—9世纪,综合该手抄本的书法字体、纸张、彩绘、传承信息、成书及修补的时间差等,专家判断其抄写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公元11世纪,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有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现保存于东乡县坪庄乡哈穆则岭拱北。该拱北始建于1425年,陵墓主人为元朝至元六年(1340年)来中国传教的阿拉伯穆斯林学者哈穆则。据现在保管者马清芳阿訇介绍,经书溯源有序,口耳相传,代有承传,是由哈穆则从撒马尔罕长途跋涉来中国西域传教时带来的,东乡族祖祖辈辈把这部《古兰经》手抄本看作他们的民族之魂和传世瑰宝。此说在东乡县县志和有关东乡族历史文化史料中亦有佐证。

  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该经书篇幅之长,规格之大,是国内《古兰经》手抄本中非常罕见的珍品,是我省东乡族迁徙史的历史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对研究东乡族族源历史及我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报告初步认定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所珍藏的《古兰经》为国家一级文物,“该经书篇幅之长,规格之大,是国内一卷本《古兰经》手抄本中非常罕见的珍品,是我省东乡族迁徙史的历史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重要的纸质文物,对研究东乡族族源历史、我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王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李天铭(省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博士),加上特约的专家虎隆(甘肃省民委古籍办、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伊斯兰手抄本协会会员)、冈兴造(日本国宝修理装潢师联盟理事长、日本著名纸张专家)、增田胜彦(日本昭和女子大学教授)、汤山贤一(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有吉正明(日本高知县立纸产业技术中心研究员、纸张分析专家)、邱锦仙(英国大英博物馆修复部装裱师)、顾祥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东亚绘画研究员)、陈刚(复旦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纸张专业博士)等国内外纸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手抄本研究专家共同对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做出了初步鉴定。


  哈穆则岭《古兰经》手抄本让专家惊叹

  专家对实物进行查看和分析,认为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所用纸张表面均经过打磨,比较光滑美观。经过现场取样、初步显微分析,初步判断它的纸张纤维属麻类纤维,纹路较粗,纤维粗长,纸张的质量较高,同西方纸张相比较具有比较靠近东方纸张类型的特点。

  与会专家认为,哈穆则岭拱北珍藏《古兰经》经书所采用的封面风格、彩绘艺术、书法字体及用纸均盛于或起始于公元9世纪前后,综合该经书的传承信息、成书及修补的时间差等,初步判断其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公元11世纪,有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之前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在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现珍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撒拉族民俗馆,根据当时鉴定委员会专家之一,来自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陈景惠教授根据它的字体推断,成书年代可能为公元10世纪左右。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报告初步认定,哈穆则岭拱北珍藏《古兰经》为国家一级文物,“该经书篇幅之长,规格之大,是国内一卷本《古兰经》手抄本中非常罕见的珍品,是我省东乡族迁徙史的历史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重要的纸质文物,对研究东乡族族源历史、我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虎隆和张志忠讲,他们仔细比对了东乡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与循化《古兰经》手抄本的字体,两者都是“三一体”,但前者的字体更规范遒劲,圆通秀丽,刚柔兼并,显然出自一位书法大家,他们还说,东西方阿拉伯书法艺术的研究者一致认为“苏勒斯·穆罕格格”体是10世纪阿拉伯书法艺术大师伊本·班瓦卜(?—1023)创造的,伊本·班瓦卜一生共抄写了64部《古兰经》,现仅存1部,收藏在都柏林切斯特贝蒂图书馆。他们又将下载的切斯特贝蒂图书馆收藏的伊本·班瓦卜真迹《古兰经》第17章(夜行章)最后五节与哈穆则拱北《古兰经》手抄本中的相同原文,从书法艺术方面进行了一个个字母、一个个单词的字体和章法结构对比分析,惊奇地发现,一是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大概也成书于伊本·班瓦卜的时代,二是尽管二者字体不同,一个是誊抄体(奈斯赫体),另外一个是“苏勒斯·穆罕格格”体,但字体的神韵、章法基本一致,且伊本·班瓦卜当时最擅长这两种字体,因此他们推断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很有可能出自伊本·班瓦卜之手。如果此推断成立,此手抄本当为世界级瑰宝。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沙发
发表于 2015-7-14 18: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