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500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只知道山海关、嘉峪关你却不知道

[复制链接]

372

主题

553

帖子

17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6:22: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起古代的关口,人们都知道山海关、嘉峪关……,然而在甘肃省南部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明代有名的河州二十四关的第一雄关——积石关,却鲜为人知。




  几年来,由于修志工作的需要,笔者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多次亲涉积石关察看,不仅饱尝了积石关的锦绣风光,而且找到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踪迹。




  积石关,坐落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关门村西的黄河之滨,地处积石山麓,关内“积石神功”在《续修导河县志》上列为河州八景之首,并绘有“积石神功”图。关之西端峡谷是黄河上游著名的积石峡。这里两山对峙,隐天蔽日;山势险峻,峭壁千仞;危石险峰,横出天汉,大有将崩欲摧之势;黄河激流奔湍,生云吐雾,横冲怒吼地奔出石峡,东流而去。难怪在《大河赋》中就载有“览百川之弘壮,莫高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山积石之嵯峨”的赞语。历代诗人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赞叹其险峻优美的诗篇:“双峡中分天际开,黄河拥雪排空来;奔流直下五千丈,怒涛终古轰春雷”。“地险天成第一关,岿然积石出群山;登临慨想神人泽,不尽东流日夜潺”。每当盛夏时节,云雾缭绕的积石山,好似腾空起舞的玉龙,而雄奇险峻的积石关,犹如这条巨龙怀中里的一颗宝珠,出类拔萃,引人入胜。



  积石关,在历史上多置郡县。阎百诗曰:“汉河关县,宣帝神爵二年置。后凉吕光龙飞二年克河关,凡四百五十七年为郡县。后没入吐谷浑,遂不复”(《禹贡锥指》)。据史学家考证,河关即今之积石关。隋时置临津关,《河州志》云:“隋置临津关,命刘权镇之,唐李靖伐吐蕃经积石,宋元立积石州,洪武改为关。”唐置积石军,金大定二十二年改军为州。明朝始制九边政策,在全国设关立卡,加强防卫。《明史·兵志》上说:“元人壮归,屡谋兴复”,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曾三次下令置关,积石关就是在这一时期设置的。初置官时,“设官一员,军五十名把守,一年一换”。关内设有扼控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宏伟关门。据《循化志》载:积石关“尤为入腹地之门户,原设木栅,或在山巅,或凭谷口”。到了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2年)“裁以塘丁守把”。中华民国初年,守把官兵全部裁撤。关门内的南山峰上曾筑有一墩一堡。墩系明代所筑,即今之大墩,为守御积石关的烽堠墩台之一;堡称“静安堡”,为河州知州赵桂芳于咸丰十一年所筑,号称“积石锁钥”,遗址至今尚存。




  积石关自古以来是中原王朝与羌、鲜卑、吐谷浑、吐蕃、西夏等部族争夺的军事要地。隋命刘权镇守。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讨伐吐谷浑“出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唐之李靖、侯君集、哥舒翰等伐吐蕃曾战于积石关。宋与夏金、金与西夏曾激烈攻取此地,致使积石关一带金、夏混战局面连续了将近一百年。在近代史上,这里也是战火频仍。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五月初,撒拉族反清武装韩努力部扑进积石关,与清军凉州练军官带王正坤交战,致使王正坤败走。5月下旬,韩努力部复攻积石关,清提督李日新、总兵刘润山因寡不敌众,在积石关阵亡。

  积石关也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积石关前,黄河古渡,边将戍卒,商贾行人,络绎不绝。据宋将游世雄传中记载:“自复洮州后,于阗、大食、拂林、邈黎诸国遣使入贡。明人风泉有七律云:“节驻河州更指西,野花秋草入轮蹄;风来水处凉先至,雨到山时烟欲迷。百折险处飞雁走,几回曲绕涨波泥;邮亭刚得信餐沐,门外征夫又鼓鼙。”

  由于积石关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从古迄今,这里更是各民族荟萃之所。远至汉唐以来,是西羌、西秦(鲜卑人)、吐谷浑、吐蕃的属地。宋至五代,为西夏、辽金所据。南宋为蒙古军主要据点。明代以后,这里变成了内地和西域的贸易据点。据《循化志》载:“明初于州(州指河州——作者)置茶马司,此(指积石关一一作者)为市易之处,有官军戍守”。明人解晋《七绝》亦云:“积石唐家节度城,吐蕃羌帽帐纵横;而今河水清无底,时有游人月下行。”

  当然.积石关的出名主要在于“积石神功”及其《禹贡》“导河积石”的传说。《史记·夏本记》中记述:“道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明人吴祯《禹王庙记》云:“山势万刃,峭拔苍萃,下流黄河,汹涌莫测。书曰;导河积石是也。逆流而上.达于昆仑之南,原于星宿海,顺流而下,至于龙门,入于海。然则积石之峡,成天险也”。积石峡内约有数十里的地段上,两岸石壁千仞,怪石嶙峋,犹如刀削斧劈,传说,那层层叠叠的岩壁纹路,就是当年大禹率民疏河时留下的斧凿之痕。明弘治年间,侍御李玑历此时赞叹道:“美哉,山河之固,金城形胜,莫有过此者,皆大禹圣人神功也”!(刘卓《题积石》),临洮进士吴镇在《积石歌》中写道:“圣子疏凿起积石,神功鬼斧惊千秋;天门屹立云根断,灵光闪烁飞雷电”。这些诗句既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又是积石关雄姿的写照。出关后翻过索屯坡,有一巨石,高八尺,宽七尺,长一丈,上有坐痕,《续修导河县志》上说,此石名曰“禹王石”,为大禹导河劳累时憩息坐卧之处。关门前谷地上曾建有禹王庙,是一个苍松翠柏的幽雅之处。明人张涣《禹王庙》云:“积石山前庙貌遵,使臣经此事繁频;云旗风驭神如见,玉宇金书秘可论;水上八年躬四载,地中九曲道三门;迩来澜到纷成说,砥柱独瞻万古存。”

  禹王庙最早建于何时,尚未查到确切的记载,但据刘卓《重修积石禹王庙记》记载,原庙“倾圮为甚,且僻置关外”。明嘉靖甲申年,巡按御史卢问之重修,并移至关内,有诗匾碑文。庙宇建筑精巧,殿阁宏伟。据说,庙正殿内塑有禹王巨像,身着龙袍,两手执圭,面容慈祥,银髯飘拂。可惜,这座建筑精巧的庙宇同关门一起在光绪年间遭兵燹,遗迹已荡然无存。

  岁月如流,人世沧桑。昔日的积石关在无数次狼烟烽火、战乱灾荒的洗劫下,已荡然无存。但它那离奇玄妙,胜似神话的传说及导河积石的“积石神功”,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1938年7月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和王树民先生翻山越岭,前来积石关考察,并挥毫留下了赞美雄关,歌颂大禹的诗篇。观在,积石关仍然吸引着文人学士、骚人墨客和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的游访。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沙发
发表于 2015-7-13 18:4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