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259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雨浸透的灵魂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3: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雨浸透的灵魂
武山县  史国栋
来到北部山区,住了三晚,而雨也下了三晚。白天多是晴空万里,只有一天雨星星落落滴了一阵后,就突然放晴了。雨洗青山,草木苍翠,晴空万里,空气清新得让人陶醉。到了夜晚,天也许笑得太久,需要润润眼睛,一到半夜就滴答滴答响起了。最后一晚,还没有入夜,风雨就狂啸起来,大树在飘摇着,玉米秫在弓着腰,隐隐泛黄的小麦在匍匐着,小草也在死命地挣扎着,雨借助风狂卷着一切,但天天五点就吵醒我的鸟儿们却躲得无影无踪,不管怎样,让我充分见识什么是山摇地动。
连续的夜雨,让我想到了好多雨的诗词,想到许多让雨浸透的灵魂,也逗动了自己绵绵的情思。人们常说“春雨似相思,夏雨像嚎哭,秋雨如低泣。”雨这东西,最会引发人感伤。在雨中,相思的人,湿了的是心房。古代大多有关雨的词曲,都带些悲情,好像非得把人惹人如同老天一般伤心垂泪,才感觉过瘾。
《诗经·郑风·风雨》,是最早把风雨幻化为情感寄物的诗。“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吹雨打,处处一片凄凉,雄鸡却叫个不停。女孩面对着凄凄的风雨,听着喈喈的鸡鸣,不由得忧心如焚。此情此景,不由得想,假如能见到意中人,就是风雨交加她也会欢颜如花。
李清照也同样写道:“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听起来。”身为北方人的她,在南方的绵绵的霪雨中,忆起伤心往事,催泪枕湿。一个刚强的人不等于她不存在软肋,晚年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尤其是第二次上当受骗的婚姻,让她万念俱灰。曾经豪气万丈写下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已经到了风烛残年,面对深秋寒意侵人的夜雨,孤孤一人,百病缠身,愁肠百转,抱枕拥被痛哭,湿了枕巾被褥。
而元代作曲家张鸣善《普天乐》 “雨儿飘,风儿扬。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雨风儿定当。风雨儿难当。”本在做着好梦,却忽然被冷风细雨的寒意激得惊醒过来,好梦摧断,愁肠千转。风吹得梧桐叶簌簌作响,雨打在芭蕉上发出响声,更使人的情感一发不可收拾。有人认为,在《普天乐》曲中的主人公并不是张鸣善,而是一个和亲人离散的憔悴女子。如此雨夜,风雨交加,绵绵不绝,为人平添了悲怆。这风雨儿让人怎么忍受?怕也要忍受,即便它是那样难以忍受,但还的忍受。全曲像水一样一层层渗透着难过,钻进人的心里,悲伤得令人无力招架。
人的情感就是这样难以琢磨,雨最容易惹人相思。“窗外雨声声不住,枕边泪点点长吁,雨声泪点急相逐。雨声儿添凄惨,泪点儿助长吁,枕边泪倒多如窗外雨。”元代无名氏的此曲《红绣鞋》,虽出于无名人士的笔下,却比知名人士写得更朴实真切。窗外、枕边、瓦砾中、败叶上,湿了一地,湿了一枕,湿了的是人的灵魂。
                                                                                                                                                                                                                   2015年7月8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327

主题

403

帖子

12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4
沙发
发表于 2015-7-23 16: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23 20:3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23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