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26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水伏羲庙

[复制链接]

395

主题

493

帖子

2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2:4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1963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于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特别推崇。他们认为,"三皇"应为伏羲、神农、轩辕。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成宗铁木尔,诣令全国各州、县,务必修建 "三皇"庙,以通祀之。当时,天水市作为秦州府治,又是成纪县地,即伏羲故里,因之,这里的"三皇"庙也便修得特别讲究。此庙就是如今伏羲庙的前身。此庙从建成到元朝覆亡,虽然只有六十多年光景,可是 由于政局动荡,各方均受牵连,文化、宗教、教育等诸业日趋萧条;因之,到明代初期,天水"三皇"庙已倾倒坍塌,不成样子了。直到明代中叶,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在秦州指挥"明威将军"尹凤的倡导组织下,才在原"三 皇"庙的基础上,重新起造庙宇,始称"伏羲庙",延续至今,已近五个世纪了。据记载,伏羲庙起初并不很大。自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起,巡茶御史陈讲,用了三年时间进一步开拓修缮,为伏羲庙的规模和布局奠定了基础。近五百年来,又先后历经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嘉庆十一年 (公元1806年)、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屡次扩建、维修,才成如今这样整肃宏伟、远近闻名的古建筑群。目前的伏羲庙,坐北向南,占地一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
  全庙坊、亭、房、廊等建筑,严格安排在纵贯南北的主轴线两侧,布局对称而紧凑,疏密相宜而有致;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轴线上,统领全局,雄浑端庄。当游人沿天水城内大街西行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可望见一座掩映在绿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庙前大门。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宽六点五米、长十七点六米的台基之上。台基围以砖砌勾栏,东、西、南三面均有垂带式踏跺。拾级而上,可见牌坊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 饰有鸱尾螭兽;檐下斗拱为四攒七铺作,六抄单拱,两柱头有转角斗拱,均系精雕细镂的上乘佳作。对于研究明代木构建筑很有参考价值。牌坊正中,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为清乾隆湟中观察史杨应举手迹,笔力遒劲,潇洒流畅,向来为游人所称道。原先,伏羲庙门前东西两侧,还有横跨大街的两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别题有"开物成务"、"继天立",与大门匾额之"开天明道"一样,都是对伏羲功德的极端颂词。庙门南面,与大门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楼,三间宽,两层楼高,飞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众喜爱。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沙发
发表于 2015-7-16 20:0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