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质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混合、搀和的意思,后被用于描述人们的兴奋、激动、喜怒无常等心理特性。它与人们常说的脾气、禀性差不多。现代心理学把气质定义为: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因此说,不同的人有看不同的气质。比如,心直口快、助人为乐的人,多有着爽直、热情的气质;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的,多有刚毅、进取的气质;谦虚谨慎、持重内向的人,多有、稳健的气质;热爱生活、情趣广泛的人,多有活泼、幽默的气质;而急功近利、工于心计的人,则多有暴躁、刁钻的气质……气质,又有人把它解释为风格、气度、风度的综合。风格,是指某一类人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色;气度,是指人的气魄和表现出来的度量;风度,是指美好的举止。
画家的气质该怎么练
1.博学多识
诗书画印的修养要全面。生活阅历要积累。
2.德艺双馨
助人为乐,积极培养后学,桃李满天下。艺无止境,精益求精,不断开辟艺术新境界。
气质来自于修养。画家的艺术修
养是十分重要的,修养高了,画品才会高,我比较推崇学者型的画家,要有全面的修养。做为一名画家,是要给人展示一种美好的东西,它出自心灵,画家只有具有个性的独立思考与艺术表现,他的作品才有可能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例如文人画,文人画的出现,是文人把文学创作理论与绘画实践的相结合的结果,文人画的发展明显受到儒家、道家、佛家三大主流文化的影响,其中禅宗文化影响尤为深刻。文人画重神不重形,尚意不尚法;主张直抒胸臆,强调书写性,反对制作性,主张“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其实是强调“心”的自由与独立。文人画所推崇的“意”“神”“韵”“趣”“气”,类似于一种西方美学所说的“神秘经验”或境界;在审美追求上是心性的,崇尚“空”“淡”“简”“逸,这就是文化画的气质。
读书是提高画家气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画家不要光只顾画画,还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画如其人。一个人的气质必然会在其绘画作品中暴露无遗。例如古代书画作品中倪云林画格冷逸,唐六如意态洒脱,赵孟书画皆饶贵气,徐青藤泼墨奔放多奇,董北苑清淡简远,宋徽宗则堂而皇之,皆是因气质修养的不同所致。如果画家不读书,没文化,或志趣低下,或利欲熏心,画虽欲求其放达,高逸可乎?所谓“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十分欣赏憨老的画,他的座右铭我铭记在心,他主张““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读书对人的气质的升华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妙用,乃至可以化愚顽,启聪慧,消暴戾,致祥和。饱学之画家,其画自然可以平添几分文气。所以,欲求修养之提高,素质之升华,读书及生活阅历不可少,再有还要在去欲,所谓“无欲则刚"。既然无名缰利牵,那么其艺术创造当可驰骋自在之境也。(王新年) |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