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905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代梨园——中国戏曲的精神祖庭

[复制链接]

1

主题

9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0:5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秦腔乃秦地之腔,它“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直接影响了京剧等剧种的发展和形成。而秦腔与唐代梨园有什么关系?中国戏曲界为何尊唐玄宗为祖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唐代梨园的渊源……






     “梨园”一词,最早见于刘昫等的《旧唐书·中宗本纪》,欧阳修等人的《新唐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书也都有此类记载。可以看出,梨园在唐中宗时已有,它只不过是皇家园林中与枣园、桃园一样的一个游乐玩赏的园子。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它才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成为了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

     据《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三十余人。”《旧唐书·玄宗本纪》也记载“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由此可知,到唐玄宗时,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梨园由一个单纯的游乐园子变成了乐舞伎子演习歌舞戏曲的场所,故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关于唐代梨园的遗址在什么位置,历来说法众多。清人汪汲在《事物原会》卷三十七“教坊梨园”条说:“今西安府临潼县骊山绣岭下,即梨园地也。”还有一种说法是易俗社著名编剧范紫东在《乐学通论》中认为,梨园在今西安城东北大明宫东侧近三华里的午门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梨园在长安区西南香积寺附近的今黄良乡立园村,这村过去叫梨园村;而现在影响最大、基本受到学界认可的则是李尤白先生的观点,“唐代梨园的真正遗址,应在今西安城西北六华里许的未央区未央宫乡大白杨村村西。”


    不论唐代梨园遗址在何处,临潼骊山下有梨园是无疑的。故清人汪汲的说法并非是杜撰的。因为临潼华清宫是唐代帝王的离宫,尤其是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喜欢此地。从他即位的第二年即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40多年里,先后游幸华清宫约36次。每次他住华清宫时都要领上他的爱妃和梨园弟子,缓歌慢舞,尽情欢乐。因此,在华清宫必然应该有梨园,前人的很多诗作都描绘了玄宗和贵妃在华清宫与众梨园弟子缓歌慢舞的情景。除了人们熟知的白居易《长恨歌》,吴融的《华清宫》:“渔阳烽火照函关,玉辇匆匆下此山,一曲霓裳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宋人朱光庭《华清》:“骊山春色今古同,尽入诗人感慨中,只徇霓裳一曲乐,不知天下乐无穷。”元人马祖常的《骊山》:“玉女泉边翠藻多,石池涵影媚宫娥,可怜绣岭啼春鸟,犹是梨园弟子歌。”由这些诗歌可以看出,玄宗和贵妃以及其梨园弟子在华清宫排演了大量的歌舞剧,这对唐代,乃至中国的戏曲影响很大。因此,唐玄宗成为了中国戏曲班社所奉拜的神“老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戏曲驿站sns.91ddcc.com/stage/dynamic?cid=11&show=1欢迎大家建立驿站或者加入戏曲驿站。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心存大爱,成就未来。

99

主题

147

帖子

9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4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沙发
发表于 2015-1-27 12:5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5:28:3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您好。我是来自代代传承的,一起学习,让文化充盈生命!希望老师多多支持啊。
心存大爱,成就未来。

地板
发表于 2015-1-27 18:3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56:3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老师的很多分享,感觉很不错。代代传承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大平台,希望老师加入,为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更好的知识。
心存大爱,成就未来。

6#
发表于 2015-1-27 20:06:29 | 只看该作者
静对世外物; 宁观亭中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09:48:34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您好。相信您也是很爱好传统文化的学者,还望多多请教啊
心存大爱,成就未来。

8#
发表于 2015-4-5 13:2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