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31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丝绸之路—我说:“我们曾近和世界相连”

[复制链接]

294

主题

391

帖子

12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5: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的丝绸之路,无论是陆上的丝绸之路,还是海上的丝绸之路,都是世界文明的国际通道。”

敦煌莫高

  6月25日,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论坛。李岚清同志为中心篆刻“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印章。成立仪式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心主任范迪安主持,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刘大为,93岁高龄的两院院士吴良镛等与会并发表演讲。

  孙家正:饶宗颐先生“西北宗”提法值得重视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在做主题演讲时引用王国维的话:“缺乏学术精神的时代注定是思想黑暗的时代”,孙家正认为,在现代化向前推进,物质像泉水一样涌流的时候,我们应该沉心自问,人类,包括中国和其他文明和民族,究竟在追求什么?

  2000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年,也是敦煌学开创100年。孙家正和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飞到兰州,从兰州乘吉普车,沿着河西走廊一路直奔敦煌。孙家正回忆,在那个会议上,他见到了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会议期间,饶先生跟他探讨一个问题,“从艺术和学术的角度上讲,恐怕要特别重视西北这一块。他提出一个概念叫‘西北宗’,是开宗立派的‘宗’。”

  孙家正表示,“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对于真正的“西北宗”的开宗立派及发展极具意义。同时,一条向西走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条从泉州向东南亚伸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好比是中国人的两条悠长巨大的臂膀,向西、向东南伸出去拥抱这个世界。“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的丝绸之路,无论是陆上的丝绸之路,还是海上的丝绸之路,都是世界文明的国际通道。”

  冯骥才:敦煌背后是丝路曾有的“圣火”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发言时表示,从丝路最应撷取的是“交流”的精神。丝路文化带是线性的带状文化,它是以道路为骨干的,很像河流流域的文化,如黄河流域文化、尼罗河流域文化、多瑙河流域文化。“丝绸之路从长安、洛阳,经过河西走廊,到了西域地带,通过中亚、西亚到达地中海沿岸,这是接力式的、一段一段的交流。我们的丝绸不是先送到罗马,而是先送到中亚、西亚、波斯,再送到地中海沿岸。”冯骥才说。

  同样,印度的佛教艺术在传入中国时也不是一蹴而就,它经历了西域、敦煌、中土三个阶段。“首先形成了新的范式,即龟兹石窟的范式。新疆的艺术形态是独特的,我在国外美术馆看到俄罗斯从黑水城和敦煌拿走的西域的造像和佛画。一种外来的文化只有被本土地域在审美上、精神上全部吸收了,成为那个地域自己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才可能走向下一步。”

  “第二步是敦煌跟西北的少数民族的文明和审美的融合。敦煌的艺术,它的色彩、形象,那些长长的线条、穹顶,跟蒙族人草原民族的帐篷结合在一起,形成敦煌独有的形式。这以后才进入了中土,形成了所谓汉像的造型。”冯骥才说。

  冯骥才提到,1900年,当敦煌遗书发现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分为两批,一批是王国维等人,他们到了法国博物馆,吃着干面包,自费手抄那些经卷,把那些经卷送回国家,同时劝告政府把藏经洞的文书从敦煌运回,这是学者做的事。同时,画家则直接到敦煌去保护石窟,首先是张大千,1943年是常书鸿。

  “1900年的知识分子的敦煌行动,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保护自己文化、传承自己文化的集体行动。实际上我们所继承的敦煌精神,就是丝路上曾经有过的这一个圣火。”冯骥才说。

  刘大为:丝绸之路推动美术史演进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表示,从百年以来直到近现代,一直关心丝路的恰恰是美术家,丝绸之路由美术家来谈更为亲切。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引进了犍陀罗艺术、笈多艺术。犍陀罗艺术和笈多艺术是亚历山大东征,东欧、北非、中亚这一带很多艺术综合的在犍陀罗艺术中的体现。佛教的造型有古罗马、古希腊艺术的痕迹,更有佛教艺术的元素。从克孜尔到敦煌,到麦积山,一直到了内地,是逐渐的融汇吸收的过程。不只是美术,还包括音乐。我看过一些资料,当时西安有十八部乐,外国来宾来了,要有18个乐团演奏18个国家的音乐,非常丰富。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西域和国外来的乐器,像二胡、琵琶,当时有‘洛阳家家胡乐声’的诗句,说明西域音乐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刘大为谈到自己曾看到两河流域后期的壁画,有很多都是彩色丰富、线条缜密,非常精彩。“在丝路开通以后,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处在丝绸之路的交流当中,产生了富丽堂皇、丰富多彩的唐代绘画。我们影响了西域各国,西域也通过丝绸之路对我们产生影响,丰富了我们的语汇、语境。”

  刘大为此前画过不少丝绸之路的创作,比如西安国际机场的《丝路出行图》,那是十里长亭送行的场面。约旦大使馆也曾邀请他画有关丝路的题材,因为约旦是中亚、北非的重要经济文化贸易中心。“丝绸之路渐行渐远不被重视,但这样一个偏僻、干旱、不为人重视的地方,恰恰是现在世界能源最丰富的地方。美院能够建立这样一个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我觉得是应势而生,具有时代意义。”刘大为说。

  【专家解惑】

  樊锦诗:敦煌是丝路文化的咽喉之地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兰州大学教授)

  敦煌为什么重要?

  敦煌在甘肃的最西端,早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的考古发现就有先民活动。2000多年以前,汉武帝设立了敦煌郡的行政建制。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中国跟欧亚大陆之间的交通全线贯通,就是现在说的丝绸之路。

  历史上说敦煌是丝路上的咽喉之地。敦煌既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古代敦煌,古人说是“华容所交一都会”。敦煌在汉代遗址在现在的敦煌东,出土了好多的简牍,简牍上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其中有反映敦煌在两汉时曾经接待过安息、大月氏、大宛,还接待过阿富汗的西南地方等20多个国家的使节。中国西行求法的高僧法显、玄奘等等,敦煌都是他们的必经之地。

  长期持续的多元文明的交融、荟萃,催生了公元4到14世纪莫高窟的700多个洞和4500多幅壁画和2000多尊彩塑,以及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5万多件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献。

  大唐盛世的佛教艺术

  敦煌莫高窟公元5世纪彩塑佛像穿的袈裟,表现了厚重的衣服,实际上穿的是古罗马的长袍。5世纪的洞窟画了希腊爱奥尼亚的建筑构件。为什么在敦煌这儿画呢?我想是因为亚历山大东征,中亚接受了希腊的文化,这种希腊文化又传到了敦煌。公元10世纪画的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其中描绘朝鲜半岛的新罗王塔,描写了新罗的送贡使、高丽王使的形象,这是东亚古代文化的表现。

  莫高窟早期的一些洞窟,它的建筑形制都是佛陀菩萨形象,还有大量佛教的译经。还有很有意思的象鼻子、人身体这种印度教神制的图象。莫高窟的壁画里还可以看到中亚地区不同服饰的形象。莫高窟经过吸纳、汲取、探索、融汇的漫长过程,到了大唐,中国已经完全把外面来的文化融会贯通,我们就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的佛教艺术。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沙发
发表于 2015-7-13 22:0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