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474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肃名人五泉书院的创始人秦为岳

[复制链接]

372

主题

553

帖子

17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6:1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秦维岳(1759-1839),字觐东,号晓峰,兰州人,清乾隆庚戌科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改都察院江南道御史,迁兵科给事中,湖北盐法道。为人清廉,修明政治,体察下情,应用先教化后刑罚的手段,整理盐务、钱法,裁汰陋规,且热心教育,主张振兴教育,奖掖人才,并捐献养廉银数千两,创办江汉书院、勺庭书院,育才选贤。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因母亡回兰,兴学从教,培育人才,热心公益事业,续修县志,著文赋诗讴歌兰州,并率先捐银,创建兰州五泉书院,给兰州府属士人提供了求学之所。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受知县黄之邀,续修《(乾隆)皋兰县志》。他博采旁搜,严加考证,精心编纂,至逝世时,大体完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其弟子增补刊刻为《(道光)皋兰县续志》。此志记述乾、道间60年内兰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文笔洗练优美,隽永严谨。

  求学入仕

  秦维岳祖上五世连任肃王府锦衣校尉,入清后家道中落,祖父秦润居住水磨沟,种田植果树。父基贵为国子监太学生,从北京购来大量书籍,倡办官园(今民勤街)义学,免费教育贫寒子弟。维岳受家庭熏陶,七岁发蒙,诵读不已,并立志廉洁自身,以身报国。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中举。复入兰山书院,受业于狄道(今临洮)吴镇,出入经史,兼及古诗文,学业大进。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庚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授国史馆编修。

  秦维岳与朴学大师阳湖洪亮吉、阶州邢澍为同榜进士,常常谈经问学,互相砥砺,友情甚笃。嘉庆四年(1799年)充武英殿国史馆纂修,遍览皇室秘籍,增进了学识。所献赋颂铺张扬厉,踵事增华,颇得嘉庆帝称许,被选入《皇清文颖》。是年所做《己未生日》云:“文章期报国,风雅勉扶轮。御书及国史,纂校漫逡巡。瑯嬛依福地,蓬岛望仙津。喜捧五花诰,覃恩渥紫宸。”正是其翰林生涯的写照。

  改进考制

  秦维岳在充任都察院江南道御史、浙江道御史、兵科给事中期间,上疏力陈漕运积弊,提出改良漕政的措施。鉴于各省拔贡赴京朝考时间不能整齐划一,以至等候迟误之累的弊端,上疏请求统一朝考时间,方便考生,有利于选拔人才。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时,严肃考场纪律,认真批阅试卷,秉公识拔人才。

  法正盐运

  秦虽贵为翰林,但生活清贫,甚至用宣纸染上蓝色粘补朝服破洞。一次被嘉庆帝隔窗看见,暗记于心,不日分发出任湖北盐法道。

  秦维岳两任湖北盐法道,并署布政使、按察使,做了三件好事:

  一是修明政治,体察下情,使全省吏治刑狱肃然一清;

  二是应用先教化后刑罚的手段整理盐务、钱法,裁汰陋规,刹住了贩运私盐、盗铸制钱的歪风;

  三是振兴教育,奖掖人才,他捐献养廉银数千两建江汉书院、勺庭书院,资助举人会试旅费,四任湖北乡试提调,监试官、革除宿弊,为国选贤。

  回兰兴教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秦维岳因母病逝回兰守制,再未出仕。

  秦一直兴学从教,培育人才,热心公益事业,续修县志,著文赋诗讴歌兰州。他向陕甘总督长龄等建议,并率先捐银1000两,创建兰州府立五泉书院。他先后被聘为兰山、五泉两书院山长,辛勤课训士子。他要求学生“先品行,后文学”,要以礼法约束自己,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赋诗训勉学生:“惜阴当趁中年进,砥行惟从介节先”,“濂洛精言须妙悟,邹枚巨制足师承”。希望学生成为邹阳、枚乘那样有鸿篇巨制的才辨之士。他的学生张廷选,后来成为翰林院编修,著有《北园文集》,陆芝田任蒲城教谕,著有《三百株梨花吟馆诗文集》。

  秦维岳热心扶掖地方人才。他任湖北盐法道时,聘兰州画家唐琏为幕友,唐得以饱览江南秀丽河山,画艺猛进,并使东南士人领略了陇人书画艺术的粗犷、雄浑风采。国子监祭酒法式善对唐琏的《诗龛图》大为赞赏,称“眼空黄鹤楼,心荡洞庭水”。他还将清贫潦倒的兰州塾师陈增的遗作,精心编选,点评,出资刊刻为《世德堂诗文集》行世。

  续修《皋兰县志》

  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以良史之才,受知县黄璟之邀,续修黄建中《(乾隆)皋兰县志》。他博采旁搜,严加考证,精心编纂,至卒时大体完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其弟子增补刊刻为《(道光)皋兰县续志》。此志记述乾嘉道间六十年内兰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并且文笔洗练优美,记述石佛沟等名胜古迹的文字,堪称隽永优美的游记。

  秦维岳晚年隐居兰州后五泉听雨山房,故其诗集称《听雨山房诗钞》,收诗二百九十三首。洪亮吉称秦诗:“蹊径迥殊,语语超脱,五言如《泊舟江岸》云:‘江渚鱼争钓,衡阳雁正回’;七言如《黄冈即事》:‘新茶雀舌关心久,旧牍蝇头信手钞。’他若《勘灾展赈》诸作,则又仁人之言,语语自肺腑流出者矣。”他更多的诗则吟咏兰州的山水人物,名胜古迹,风物民俗,给我们提供了形象的清代中叶兰州地区的自然与社会风貌。如有“脉脉出石洞,滴滴垂下土。混漾水晶帘,常此遮岩户”的夜雨岩;有“河湟山色多干燥,如此秀骨眼前无”的天都山;有“霞光锦缎覆苍苔,点缀芳园朵朵开”的玫瑰花等。他还对劳动人民的疾苦给予深切的关注,在《金山寺》诗中展现了道光十三年大旱造成的惨景:“目睹冻馁形,令我潸挥泪。连年遇旱荒,死亡复累累”,诗人为生灵涂炭洒下了痛切的热泪。

  秦维岳虽身居高位,但很少官场积习。他“壮岁悼亡,即不置姬侍,虽官盐筴,自奉一如诸生”。他妻子亡故后,一直未续娶,常赋诗深切悼念:“鸡鸣勤勖德愔愔,河誓山盟结愿深。黾勉持家君健甚,惭予忍别负初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沙发
发表于 2015-7-14 18:5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