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74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境界

[复制链接]

264

主题

268

帖子

8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0:2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境界,原指边界,疆界,处境,后引申为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境界,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解读,尤为文人所喜爱,以致把境界演化成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一种很神秘的说辞,一种高深的文化。下面是收集到的有关境界的说法,作为学习境界的笔记,并且自以为由此已经可以进入了俗人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境界。   
  一,宋代参禅大师青源惟信禅师的三境界说   

  大师在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就是修教的三重界说,如何解读?   

  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描写悟到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   

  第一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未参禅时见的山水为客观实体,那是与观者分离的认知对象。   

  第二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以后,主体开始破除对象(将之视为色相),不再以认知而是以悟道的角度去看山水,于是山水的意象就渐渐从客观时空孤离出来而趋向观者的心境,不再是原先看到的山水了,而是在参禅者亲证的主观心境和分析的客观视角之间游动,还是有法执。   

  第三步,“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仿佛是向第一步回归,此时,主体的悟已告完成(“得个休歇处”),山水被彻底地孤离于时空背景,认知的分析性视角已不复存在,然而山水的视觉表象依然如故,只是已经转化为悟者“休歇处”的证物。正如百丈怀海所云“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这个完全孤离于具体时空背景的个体化的山水其实只是观者参悟的心相。   

  其实,俗人的人生也是一样,一个人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人家告诉你眼前这叫做水,你就认识了水;告诉你远处那就是山,你就认识了山。你会心想“原来如此”,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理。因为了解得太肤浅,所以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随着年龄渐长,人在经历过无数的问题和挫折之后,开始逐渐了解到人生的深意,就不再有刚开始的心态,而开始小心谨慎,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我们开始分析哪座山更秀,哪片水最清。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争强好胜,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大多数人到了第二重境界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修行,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俗之事,一笑置之。此即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有人借用以指人生的三个年龄阶段: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   

  也有人这样分人生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童叟无欺阶段。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怀疑阶段。很多人开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并且猜忌、抨击、批判社会。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重归本真阶段。终于发现,空手来人间,也空手离开,没必要太计较。   

  宋代的词人蒋捷的三境界说:   

  蒋捷的一首《听雨》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把三次听雨,概括成了人的一生三个境界:青春的张扬和激情、中年的奔波与流落、晚年的凄苦与无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这是一种现实而悲观的人生分段。   

  也有人用以区分人的品位(实质仍是境界):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是庸人;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是俗人;   

  “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是智者。   

  二,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    

  (下面是冯先生著作原文的节选)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