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爱改写历史
——记甘肃省“最美教子有方家庭”杨益家庭
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山村,1964年11月1日,杨子恒就出生在这里。他在兄妹4人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妹妹。父母带着他们兄妹,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过着清贫而艰苦的生活。
尽管生活贫困,但父亲杨益性格开朗,喜欢古诗词。忙完农活后,他经常带杨子恒上山挖野菜,一路上给他出谜语、读诗词。父亲的达观、细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杨子恒。6岁那年,杨子恒跨进了马营镇营滩小学的校门。因为家里穷得买不起作业本,杨子恒便用树枝在操场和院子里写字、算算数。看着儿子将大地当纸,用树枝当笔,在地上写着工工整整的字,杨益的鼻子酸酸的。第二天,杨益用一个鸡蛋为儿子换回了一个作业本。拿到作业本,杨子恒兴奋得满脸通红,他对父亲说有了作业本,他一定能考全班第一!期末考试,杨子恒的学习成绩果然名列全班第一。1976年,杨子恒到镇上马营中学上初中。马营中学距家有8公里山路,要翻两座大山。杨子恒早上去学校,晚上回家。那时候,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尽管物质生活很艰辛,但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杨子恒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直到1980年考入甘肃农大。
杨益经常教育孩子学习上不懂就要问,学习要有一股钻研劲。对此,杨子恒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平时言语不多,但学习非常刻苦,上课爱提问,尤其有钻劲。他198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与他从小在学习上养成的这些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
2006年6月21日,杨子恒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益老人听说儿子是获得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殊荣的首位旅英华人时,打开儿子孝敬他的好酒,要来访的客人陪他好好喝几杯,神情间溢满了幸福。
杨益只是想让孩子们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他和妻子全力支持孩子们学习。1980年杨子恒考上大学时只有16岁,他是那一年定西地区的理科状元,但由于马营学区出现集体作弊事件,杨子恒受到牵连,物理成绩没有计入总成绩,本来打算上清华大学数学系的他最终上了甘农大。当时杨子恒情绪十分低落,后来在父亲的苦苦相劝下去了大学。杨益说,杨子恒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个人的奋斗和国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他希望儿子在异国他乡继续努力,为祖国多作贡献,多争光!
|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