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40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烫伤后第一时间脱掉衣物?错!

[复制链接]

292

主题

381

帖子

11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7:5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烫伤后最忌涂有颜色的“红药水”或者“紫药水”, 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严重程度和深度的判断。

  据国家卫计部门统计,全国每年有超过14万宝宝被烫伤,而且数据呈递增趋势,夏季尤其是烧烫伤的高发季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平时月均接诊约20例烧伤后疤痕修复病例,但一到暑假,接诊量即翻10倍,月均约200例。

  六大情况孩子易烧烫伤

  正在省二医住院的小萱萱,出生于安徽籍来穗务工家庭,才3岁零4个月,一年前在父母经营的小吃摊玩耍,不小心打翻了滚烫的羊肉汤,全身60%重度烫伤。

  像小萱萱这样,孩子放假后打翻热汤、滚水,摆弄火柴或打火机、乱点煤气或炉灶,引起火灾等等情况并不罕见,由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夏天衣衫轻薄,皮肤外露,因此造成大面积烧烫伤。

  省二医整形美容激光中心主任医师孙中生教授指出,孩子一放暑假,从幼儿园、小学回归家庭,家长务必注意以下六大孩子易烧烫伤的情形:

  1.孩子因好奇摆弄火柴或打火机取火种玩耍,都可能同时引起较严重的烧伤。

  2.孩子学成人,不正确点燃煤气或炉灶,引起火灾。

  3.孩子拉扯桌布,引起盛放热液的容器翻倒,如盛有热汤的锅和水壶等。

  4.洗澡时在澡盆里先倒热水,又没提醒孩子注意,当大人离开时,孩子突然跌入热水中。

  5.孩子突然进入厨房,跌入或碰倒放在低处的热锅。

  6.开水瓶,饮水机的放置位置过低。

  抢救:流水冲伤口超15分钟最关键

  万一孩子被烧烫伤,孙中生指出,家长发现后,马上用常温流水冲洗伤口超过15分钟是最关键的。

  他说,很多家长误以为要第一时间撕脱掉孩子的衣物,检查伤势,但临床证实,最好是用剪刀将衣物剪开,而不是与穿衣相反的脱衣步骤,这样有利于保留烧烫伤部位的皮肤。“别以为反正皮肤已经烫熟、烫死,没有用;其实这层皮肤是保护膜,不仅能避免烫伤加深,而且避免熟皮下的红白交织真皮层裸露,促进早日愈合。”孙中生说。

  在剪衣前,还要有冲洗超过15分钟这样的关键步骤。孙中生指出,人体的温度约为37℃,如果皮肤被烧烫超过42℃,就会形成烧烫伤。因此,一旦发现情况,带衣物地大量常温流水冲洗,可迅速带走皮肤表面温度,抢救更多组织。

  在紧急抢救后,应马送医院处理,临床上会以补液、包扎、干燥疗法等进行处理,只要是烧烫伤专科,都会有规范操作。

  最忌自行涂用各种“消毒药水”,特别是有颜色的“红药水”或者“紫药水”, 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严重程度和深度的判断。

  康复:父母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

  孩子烧烫伤后,面临的将先是痛彻心扉,其后是面目全非。尤其是大面积烧烫伤,将产生大面积瘢痕增生,可造成孩子四肢、躯干畸形,弯腰弓背,眼、耳、口、鼻等处外翻畸形等等,影响生长发育。

  孙中生指出,烧烫伤1周后至6个月,被称为创口期,已经需要康复治疗,比如关节处屈伸训练,口周、鼻周等要使用橡胶支具,使用颈托防止口脖胸粘连等等,这些康复训练为6个月后的疤痕修复手术做好准备。

  不过,临床发现,绝大多数烧烫伤患者是10岁以下的儿童,多在两三岁甚至几个月大的时候发生意外。意外发生后,由于对孩子心怀愧疚,当其不配合康复训练时,父母一味地迁就,导致康复训练不到位,令瘢痕限制部分身体功能,各关节受限。

  孙中生直言,大面积烧烫伤的孩子需要“虎妈”“狼爸”。由于烧伤患儿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耐受力、理解力差,在术后长期的功能锻炼中,不可避免的疼痛会引起患儿的恐惧心理,出现哭闹、抗拒行为。此时家长一定要“狠下心”,做严厉的“虎妈”“狼爸”,让患儿坚持康复训练。

  “烧烫伤愈后早期的预防比后期的治疗更重要”,孙中生强调,对患儿来说,最好的补偿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处的生理功能。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