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中国甘肃在线

陇原论坛-甘肃论坛-兰州论坛-地州市论坛-中国甘肃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按钮

编辑推荐

查看: 3554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恩海:游西江千户苗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3:26: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凯里州雷山县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西江镇,距州府凯里35公里。西江是苗语的译音,原称“仙祥”,前雍正七年建“新疆六厅”后,改称“鸡讲”,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称为苗族,自称嘎闹。民国五年(1916年)易名为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有上千年的历史,现有1250多户人家,6100余人,世代居住着侯、李、唐、黄、陈、杨等姓氏,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故有“千户苗寨”之称,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大苗寨。寨内分为平寨、鸟嘎、平羊、东引、也通、羊排、也东、水寨等8个自然寨,由于寨寨相连,户户紧靠而成西江千户苗寨。1987年被贵州省列为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9年至今一直被列为重点保护和建设的村镇。
      清晨,我们从凯里州乘大巴车,聆听着导游的介绍,沿着弯来拐去山间公路前行,约40分钟后就到达了西江镇。走进寨门眺望远方,一片片吊脚木楼映入眼帘,从山顶到山脚,层层叠叠,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再往前走,巨大规模的苗乡人家炊烟袅袅,看居住在半山腰的苗家古楼,在烟雾缭绕中犹如天上人间,顿时,我被这千年古寨所震撼。与其说这里是个村寨,到不如说是世外桃源的林中仙境。
       随游人走进苗族博物馆,我们一边听着苗族姑娘用“夹生”普通话的讲解,一边观赏着陈列在馆室四周的苗族刺绣、银饰、缎制工艺、特色服饰及各种文物,初步对西江苗族非物质文化的溯源有了了解。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2005年正式挂牌建立,是我国在西江的第一个民族博物馆。2006年西江苗寨的刺绣、苗族银饰缎制技艺、苗族古歌和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等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同年又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获得中国景观村落殊荣。
       从博物馆走出,山下的铜鼓表演场歌舞升平,导游催我们赶快去看大型歌舞表演。铜鼓表演场早已挤满了不少游客,别具特色的苗族少男少女,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尽情的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载歌载舞,舞蹈、独唱、芦笙演奏、大型歌伴舞等节目接连不断,掌声阵阵四起,看得人眼花缭乱,我挤在前面从不同角度选拍图片,一场大型男女歌舞表演,把演唱活动推向了高潮。
       西江很大,有世界苗族“苗都”之美称。据导游说:全世界苗族有120多个支系,贵州就有100多个。我们从山下步行到南山顶的观景台往返需两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只好坐观光电瓶车驶至山顶。
      从山顶的观景台向对面北山远眺,连成一片的吊脚楼鳞次栉比,气势恢宏,错落有致,犹如林中布满的蜂窝,真是美丽壮观。再看看山脚下的风雨桥,倒映在河水中显得非常秀丽。苗寨人家的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古藤缠绕,不时鸡犬相鸣,只见院中老人闲庭信步,巷道里一群孩子在追逐跑闹,这里的确是一个淳朴天然的美丽地方。余秋雨先生西江之旅赞美:“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观景台游客流连忘返,有的女士高兴的租一套苗族服饰拍照留影,我和几位摄影爱好者撑开三角架,聚精会神的按下快门创作……
        为了领略苗族风情,多拍一些图片,我和云南的小张从观景台徒步返回镇子。沿着石阶铺成的小路下山,途中走进一苗族人家,苗家姑娘向我们飞歌献酒,并为我们挂上象征吉祥如意的彩带。楼上老人见我们到来微笑着颔首致意,显得非常亲切淳朴善良。
      吊脚楼三层,下层圈养牲畜或存放农具,上层存放粮食及贵重物品,中间住人。老人姓唐,是寨子里的文化人,闲聊中他告诉我们,“我们苗家的文化源远流长,三天三夜讲不完。就拿服饰来说,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他指着姑娘的头饰说:“你们看,头上有骑马征战的场景,上下的横道则代表长江黄河。”我细细看看,银饰上都有图案,出现最多的就是蝴蝶。老人说:“相传,苗族的祖先是蝴蝶妈妈繁殖的。苗家人还认为,龙是吉祥的动物,盛装的衣服袖口上都绣有飞龙,祈求吉祥如意。”
        苗族妇女在家中的地位非常崇高,老人说:“自女儿出生起,我就为她攒银饰制嫁衣,全家人的财富都在女儿身上,谁家富有全表现在女人穿戴的绣片和银饰上,全身穿戴最重者约30斤左右。因为男人要征战、劳作,只要有妇女小孩,家族就会生生不息。”我们观看苗族特有的杆栏式建筑,即苗家吊脚楼美人靠,这里通透光线好,专供女子梳妆打扮用。他接着说:“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苗家妇女节,也叫姊妹节。传说以前苗族住在偏僻的山村,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于是女孩子开荒种地,在山上采集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姊妹饭,邀男青年来做客相亲,互赠信物、订立婚约……”
       与老人一席漫谈,苗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西江苗寨人是当年祖先迁徙中的主流力量,长年为躲避战乱,遭受了不少苦难。苗王是世袭的,西江1000多年,距今已出了四十多代苗王。苗王的职责是掌管民风民俗的传承,过年过节日子的选定,以及节日期间组织祭祀活动等等。铜鼓就曾是苗族以前用于传递战争信息和号召士兵出兵打仗的号令,现今社会安定,铜鼓主要用来做祭祀用具,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吵闹,藏于牯藏头即苗王家里。每隔13年,西江苗寨要举办牯藏节……
        短暂的一天苗寨观光游览,我们走遍了寨子的主要大街景点,对苗寨的人文景观依依难舍。夕阳西下,游客们有的寻找各自想拍的东西,有的购买自己喜爱的纪念品,有的品赏着苗家风味小吃……
        这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难以忘怀。

        (2012年《甘肃电业》杂志第三期;2012年《中国电力报》先后刊登)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2贡献]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4:18:2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各位网友点评指导,相互学习共进。

338

主题

496

帖子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5
板凳
发表于 2015-9-21 14:4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9-21 18:5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21 18:5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9-21 20:27:05 | 只看该作者
静对世外物; 宁观亭中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About NetEase -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5 陇原论坛中国甘肃在线网) bbs.cngansu.cn. All rights reserved.

QQ:596817985 邮箱:596817985@qq.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6号

陇ICP备14001029号-2 网际网联备案号: 62010202000386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